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规划短视,停车难成“城市通病”

2017-01-25 09: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近年来,因为停车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屡见报端,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停车之痛”,能否介绍一下当前各地的形势?

程德安:城市停车难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了“城市通病”。车位的稀缺与汽车量的暴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必说,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小城镇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停车难不仅是一家之痛,一个小区之痛,更是一座座城市之痛,它是百姓和政府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周涛:的确如此。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比0.8,中小城市约为1比0.5,而发达国家约为1比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其中,北京市停车位缺口达250万个,深圳、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停车位缺口均超过150万个。

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冷热不均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停车位缺口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心区,很多城市的外围区域则闲置了很多车位。因此,所谓停车难问题往往也集中体现在城市中心区,特别是一些商业集中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和一些老旧小区等。

记者:哪些原因导致了停车难?

周涛: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造成基本车位缺乏;二是小汽车使用量增加,出行量快速增长,造成出行车位缺乏。

停车位一般划分为“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基本车位是指在车辆使用者无出行时,供车辆长时间停放、相对固定的停车位,一般是住宅停车位。其数量基本等同于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每增加一辆车理论上就需要一个基本车位,属于刚性需求;而出行车位是指在车辆使用者出行时,供车辆临时停放的停车位,其数量跟机动车“使用量”直接相关,不属于“刚需”,是可以调节的。而在我国几乎所有城市中,停车位的供给主要是遵循“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

一方面,由于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造成基本车位缺口越来越大。以重庆主城区为例,汽车总量从2007年的28.2万辆增长到2015年的110.2万辆,年均增长10.2万辆。另一方面,居民出行方式中,小汽车出行比例不断攀升。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在居民机动化出行结构中,地面公交占比从2007年的69.14%,下降到2015年的48.4%;而小汽车占比从16.4%上升到31.4%,几乎翻了一番。小汽车出行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商业区、办公区、医院等区域配建停车位的缺口不断放大,出行车位需求的增加是造成中心区停车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程德安:车多位少是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缺乏长远规划。一是城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一些地方在规划小区和商圈时,只想到给人安张床、给商家腾个位,没想到让车落个脚。想到了人们会来购物,但没想到那么多人开车来购物。二是对汽车产业缺乏长远规划。关于汽车产业对国人生活的影响,我们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应对,只看到了汽车对GDP的贡献,热衷于造车卖车却忽略了停车,直到停车难成为普遍现象时,它才进入公众的视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