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略描绘单个城市的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景气程度
◎ 大致勾勒出城镇化未来的主体形态
◎ 揭示了很深的文化与经济内涵
◎ 反映出城镇化政策的未来走向
2017年春节前后的40天内,有近30亿人次在中国大地上往来迁徙,蔚为壮观。
春节大迁徙,能够粗略描绘单个城市的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景气程度。节前流出人口比较多、节后流入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主要特征是历年积累的外来人口多;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就业岗位充足、发展机遇好,对外来人口有强烈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乎占到全国人口迁移的50%。此外,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等城市,也都出现了大进大出的现象。一份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近300万河北人、140多万河南人、100多万山东人和60万山西人到北京务工或经商。
从2016年的经济总量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分别占据前4位,且增长速度都在平均线之上。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等城市,经济总量都居地级以上城市的前30位,增长速度达到7.5%以上,超过全国6.7%的均速。
春节大迁徙,还能大致勾勒出中国城镇化未来的主体形态。例如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包括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已经连成一体,节前大量人口从这些城市流出到安徽、江西等地,节后反方向流入,展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发育程度已经较高,对周边区域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具有吸引力。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从周边的湖南、广西等地集聚了大量人口;京津冀的北京、天津等超大、特大型城市从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北、山东、东北等地吸附人口。
这3个城市群以全国2.8%的面积,集聚了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GDP,代表了城市群发展的较高水平。
春节大迁徙,揭示了很深的文化与经济内涵。从文化意义上讲,节前回老家,是要去寻根。从经济意义上讲,节后返城,是要回到创业、就业的岗位上,去推动经济发展。回家的方向只有一个,返城的道路则不只一条。有活力、有包容性、有前景的城市,能够更好地吸引外来人口,促使其主动融入城市。这些人口又能创造积聚效应,产生财富。
春节大迁徙,反映出城镇化政策的未来走向。节前流出多、节后流入多的城市,外来人口非常集中,这些外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取得当地户籍,不能享受到完整的公共服务待遇,还只能算是“半城镇化”。对这些城市而言,加速外来人口本地化、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城市,就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例如,广州户籍人口约870万,来穗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有500多万。春节一上班,广州新任市长就在相关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即通过户籍迁入引入人才、实施人才绿卡政策、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等,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