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成都:使命所系 一座城市的行动

2017-03-03 17:4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傅克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今日开启,打开中国春天的大门。

而2017年的春天,对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意义尤其重大,影响更加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形势下,怎样才能稳中求进、不辱国家使命,这是成都需要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一)

一座城市,地位越重,责任越大。2016年,当成都开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就意味着她以立说立干的成都行动,嵌入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

中国的崛起,需要栋梁之城的崛起。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城市群引领的新阶段,城市群中那些极核城市和引领城市,就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活力。这些城市有活力,则中国经济有活力;这些城市有多大的活力,则中国经济有多大的活力;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力在哪里,则中国经济的活力就在哪里。

不是哪个城市,都能承担这样的国家使命。除成都外,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个城市,荣列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其中有三个,属于约定俗成的一线城市。

中国的崛起,需要更多栋梁之城的崛起。无论是城市群的发展,还是大城市病的累积,都需要重塑中国的一线城市布局,催生更多的新一线城市。因此,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这是成都的使命,也是成都的机遇。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顺应全球大势所趋,应答国家战略需要,基于自身发展内在要求。而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最好的回答。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对成都提出“抓住六大历史机遇,完成六大历史任务”的重大要求,在殷切期望中,指出了明确方向。

成都,都成。成都,响应国家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用她的工业发展、创新驱动和开放态势,不断证明自己是一座成功之都。

(二)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有牢固的基础。因为一座中国的栋梁之城,需要在国家的产业体系中担当栋梁的责任。

工业是立国之本。从英国到德国,从美国到日本,强国崛起,无不因为工业的强大。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更强大更先进的工业。因此,《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

工业同样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成都需要在解决工业不足的同时,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要求成都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基地。这就是为什么,去年底,国家工信部要批准成都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因此,成都坚定不移地采取工业强基行动,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业“一业定乾坤”。

成都的工业基础越来越牢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完成工业投资2246.2亿元,同比增长41.0%,工业投资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成都的工业结构越来越优化。在2016年,汽车产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9.0%;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6.1%,比上年回升6.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14.1%。成都制造正在向“成都智造”华丽转身。

有工业的栋梁之城,才有栋梁之城的成都。当成都的工业基础越来越强大,也就日益向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进发。

(三)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有源源的动力。因为一座中国的栋梁之城,需要在国家的创新驱动中扮演栋梁的角色。

创新是中国的鲜明主题。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而面临经济新常态,中国需要在创新中寻找新的动力。

当人口红利成为往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在长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而这些恰恰都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缺口和短板。唯有创新,才能迎头赶上。

创新更是成都的鲜明主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这不只是目标,是决心,更是坚决的行动。

成都的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它有理念,要让创新创业者“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愿意离开这座城市,即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这里”;它有抓手,从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再到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它有平台,“菁蓉汇”活动实现“知本”和“资本”有效对接,“全球创交会”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迅速汇聚。

成都的创新驱动成效彰显。2016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同比增长34.63%,新增注册资本9228亿元,同比增长40.98%,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第二位。自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成都每天新增700名创客。

有创新的栋梁之城,才有栋梁之城的成都。当成都的创新驱动越来越澎湃,也就日益向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进发。

(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有全球的视野。因为一座中国的栋梁之城,需要在国家的开放战略中发挥栋梁的作用。

开放是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继续走向成功的经验所在。所以,中国强调,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所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承诺,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擎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是中国的责任,也是中国的机遇。

在中国的开放战略中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也是成都的使命和成都的机遇。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交汇点,成都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和城市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西部宿命”和“盆地桎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

成都承担了开放的使命。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从西部内陆跃升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城市。她以对外通道建设为“先手棋”,强化互联互通,构建通路大格局、开放大格局。欧洲地上与空中两条“丝绸之路”构筑的“蓉欧+”,让成都跳到舞台的中央,成为开放的主角。

成都抓住了开放的机遇。2016年,蓉欧快铁已成为中欧班列“第一品牌”,全年共开行往返班列453列,占到中欧班列总数的三分之一。2016年,成都对外贸易大提速,进出口总额达2713.4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进口额达1262.9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首次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有开放的栋梁之城,才有栋梁之城的成都。当成都的开放格局越来越大气,也就日益向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进发。

(五)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就中国的栋梁之城,非一日之功。但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已然清晰。

2016年9月11日,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立了“一个目标、五维支撑、七大任务”的“157”总体发展思路。其中,一个目标,即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五维支撑,即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响应国家战略,成都行动一往直前。在这个2017年的春天,成都开始新的征程。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