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在长三角城市群、大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东北城市群中,大珠三角地区有望率先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大有可为。希望未来深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创新、现代服务、全球高端要素集聚中心,成为一个世界级首位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率先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将是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一直研究我国城市群开放发展的张燕生表示,我国处于领跑位置的城市群未来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破解大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并有望使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及全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他具体指出,目前国际一流湾区经济高度发达,产业高端化,服务业占比八成以上,集聚大批优秀创新企业。而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基础雄厚,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1.4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拥有香港和澳门2个自由港,深圳、珠海2个经济特区,南沙、横琴和前海蛇口3个自贸片区,形成了自由港、自贸区、经济特区等多重经济形态的多元叠加优势。
他表示,粤港澳产业体系完备,各地分工有特色。香港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发达,深圳高科技产业集聚,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则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系列制造闻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能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未来的全球创新集聚地、全球现代服务集聚地、全球优质资源集聚地。
张燕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城市,应真正打破利益“小我”,打破行政辖区限制,以市场机制主导区域发展,构建一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而率先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
●深圳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综合枢纽城市
“深圳是在全球坐标系下谋划全方位开放布局,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作为重塑深圳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机遇。”他说,把深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创新型综合枢纽城市,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现代服务和全球优质要素集聚的枢纽城市,与香港、澳门、广州一起发展成为世界级首位城市组合体。
他指出,广东省的研发投入强度是2.5%,香港是0.73%,广州是2.6%,而深圳高达4.1%,研发投入强度大珠三角地区深圳最高。在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当下,深圳已具备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潜质。
“创新必将带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为工业服务,为制造业服务,强大的制造业必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深度取决于知识经济指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组成的创新链发展,以及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创新平台、共性和公共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组成的四支创新力量;创新要求这个城市是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以集聚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企业、最优秀的市场、最优秀的功能、最优秀的要素。”从这四个因素,四个定位和重点来说,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过,他也指出,深圳有特别强的优势,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因此,深圳未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使自己的强项更强,并购买其他城市的优势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独特的综合优势。
●前海蛇口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CBD
“未来30多年打造一个新深圳的核心,是要把前海、蛇口打造成新深圳的CBD,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CBD,形成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世界级CBD。”张燕生建议说。
他指出,前海、蛇口是深圳的CBD,要打造以前海、蛇口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把其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CBD。尤其是前海到机场的腹地,应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地带。充分发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示范作用,先行先试各项改革政策措施,使其真正成为香港金融和专业服务、澳门的文化和旅游,及其他城市现代服务的落地平台和载体,同时迈向更高端,更多集聚与创新、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全球性高端人才、资源、要素、平台等。
“深圳要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打造一个非常开放,非常集聚、非常包容、非常宜居的地区。深圳要形成创新中心,还要吸引世界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研究院、最好的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的开发合作平台、最好的创新企业的研发机构来深,形成‘打堆堆’集聚效应。”他说,这就要求深圳首先是绿色城市,其次是智慧城市,第三是宜居城市,第四是国际城市,第五是包容城市,这才能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集聚深圳,将深圳创新变成全球创新中心。
张燕生说,新常态下,深圳应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世界级的品质、品牌、品位;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世界级的高技术产品、高知识服务、高效率网络;进一步提升要素生产率增长潜质,打造创新、创意、创造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新经济、新产业。深圳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