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争建“大城市”真的好吗

2017-03-17 10:21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昕

我们不仅需要巨型城市来拉动经济引擎,也需要更多精致的特色小镇和宜居的中小城市,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多元美好。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有15名人大代表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大西安”建设战略,支持西安调整行政区划。他们提出:2030年将咸阳市和渭南市的部分区域划归“大西安”进行统一管理;2049年,再将这两个城市的其他区域也划归“大西安”。如果上述两步走的方案得以实现,未来的西安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大都市。

看到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笔者并没有生出“哇,厉害了大西安”这样的振奋感,反倒觉得有一些惶恐:这样一个吸纳了三个地级市的巨型城市,体量将是如何庞大,想想都让人窒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真的会感到舒适吗?

无独有偶,3月7日河北省住建厅发布《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形成石家庄、唐山两个Ⅰ型大城市;到2030年,石家庄形成特大城市。2月10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

石家庄、南宁这样的大城市想要升格为特大城市,西安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想变得更大,大家都在争相扩张,足见“大城市”这个标签的吸引力有多大。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各地削尖脑袋想要挤进大城市俱乐部的同时,我国最重要的两座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却不约而同提出了“疏解人口”、“治理大城市病”的口号。以北京为例,未来五年仅东城和西城两个区就将疏解30万人口,到2020年,中心城区要疏解掉15%的人口。

一边在想方设法吸纳人口,想要达到特大城市的红线标准;一边又在大力疏解人口,花大价钱治理大城市病——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却出现在同一种语境中,这似乎反映出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纠结。

笔者非常能理解二三线城市的这种“焦虑”。如今一说到中国的城市,北上广深占据了太多的话语权,其他城市似乎都被隐没在它们的光环之下。而下到省里,省会城市又占据着主导权,普通地级市鲜有能跟它们相提并论的。最近有一个词很热,叫“省会城市首位度”,指的是省会城市与该省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之比。首位度排名第一的成都,GDP可以达到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绵阳的6.4倍!而一旦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它就会很焦虑,比如济南的首位度是0.66,该市市委书记就提出了“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的建议,引起了不小争议。

各地真的只有举全省之力打造一座大城市,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吗?其实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路径。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既有上海这样的经济龙头,也有昆山、义乌这样的明星小城。在2016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上,前十位的县市有八个来自这里。这些小城市跟大城市一样,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2000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如此迅猛,我们该打造怎样的城市,这是决策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北上广深不是城市化的目标,大城市的一些弊端也已经显现。我们不仅需要巨型城市来拉动经济引擎,也需要更多精致的特色小镇和宜居的中小城市,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多元美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