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海口,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专访省国土厅总工程师、清华大学环境学博士后张信芳

2017-03-17 14:12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丁宁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希望采用自然生态的方法,增强城市水生态的净化、调蓄、渗透和积存,改善城市内河内湖的水体质量,加强雨洪水资源利用,全面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市民以更多的自然生态空间和亲水体验。海口的内涝已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如何解决海口的城市水患,如何治理海口城市内河水体的污染,关系到海口市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南海北部核心城市的建设。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博士后张信芳,请他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给海口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建言。

海口城区“硬质化”面积扩张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海口市区‘水泥化’、‘硬质化’地面不断扩张,城市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滨海湿地萎缩,上世纪80年代尚有的364公顷潮间带滩地几乎消失,中心城区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等水文要素发生变化,地表径流大幅度增加并超出城市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所以城市内涝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有时很难避免的过程。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几乎都一样。只是有的意识到了,有的没意识到,有的意识到了,不愿意去做。这是一件大利国小利民,但是出政绩很难的事。可喜的是,海口意识到了,而且开始修复。”张信芳说。海口主城区河网水系中,除五源河、南渡江东岸和美舍河上游部分为天然水系外,其余水系均受到历史性人为改造和重新塑造,城市自然河流生态空间萎缩,城市路网建设不够规范,天然河道被阻塞,最具代表性的是鸭尾溪被海达路及和平大道截断,除和平大道以西部分与横沟河连通外,其他河段基本上处于死水状态。自然水系被分割,湖泊湿地被填占,城市水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城市水体原有的蓄水调洪功能下降。一遇到暴雨,城市低洼道路就变成了蓄滞洪区,区域内涝严重。修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B 引导城市开发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城市区域降低环境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集成和总称,核心是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生态理念,通过划定生态红线,构建人工湿地、生态驳岸等手段,对绿地、森林等雨水调控功能性强的区域和水体予以修复,引导城市开发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张信芳说。

“海绵城市理论基础可以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又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理念, 1999年,美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上述3种理念为构建‘海绵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撑。”张信芳说。截留技术是通过材料或者结构,如生态沟、雨水花园、调蓄池、人工湿地等。将降雨过程中雨水形成径流的速度减缓,通过增加雨水汇集的面积来达到延缓径流的目的,当设施内的雨水达到饱和时,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

三亚市在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构建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可复制的经验。

C 打通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

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目前面临“一下雨就涝”的尴尬局面。最近20年城市中心区地表径流系数普遍由0.3增长至近0.7,每逢下雨地面上有近70%的降水都要形成径流。海口也不例外。

任何城市都有人类改造的显著痕迹。对城市而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打通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让自然生态系统有相对完整的空间结构,让城市生长出新的自然生态系统。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从应对城市雨洪,逐步演变为解决城市水与生态问题的综合性方法。通过建设具有“吸”“放”功能的城市,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D 立足资源明确定位抓住重点建设

科学识别资源禀赋,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海口水系发达,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尾溪、昌旺溪、等10条河流。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6%。而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有12万多亩,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此外,还有凤谭、铁炉、等9个水库,总库容量1.5亿立方米。地下潜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孔隙裂隙潜水为主,分布范围近800平方公里。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约300米。地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湖库、湿地、河流以及地热和地下水是海口建设海绵城市十分宝贵的资源,需要倍加珍惜。

明确城市定位,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海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建设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预计2030年海口人口将逐步发展到30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南海北部核心城市的发展格局,城市经济辐射和影响力将覆盖周边1500万人口。为了支撑更多人口和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在海口“多规合一”总体规划中,合理划分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严格保护重要湿地、河流、湖库、重要海岸带以及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从而形成“城外田园空间、城市海绵系统、滨海自然岸段、滨江优美风光”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明确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海绵城市。依据海口本届领导的强有力的生态执政理念,力争用3年时间,以截污和污水处理为重点,严格跨界入海断面考核,加大中水回用和城市雨水利用,到2020年,城市内水全部恢复清洁状态,鼓励居民小区、各类广场、城市公园建设景观化的海绵渗体,扩大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凝聚建设海绵城市共识,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和控制目标。出台城市渗透过滤净化海绵体建设规范,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径流蓄积、截留、下渗、储存和循环利用。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在确保政府必要的投入的同时,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基础性融资,全面降低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成本。通过明晰产权、用益物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充分引导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来。”张信芳说。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