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西安新型城镇化 “瞄准”量质齐升

2017-03-22 11:43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张端

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保障西安城镇化稳步推进 (首席记者 李明 摄)(资料图片)

新时期赋予了城镇化新的命题。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在不久前发布的《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中显示,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前十名中,西安紧随珠海、南京之后,位列第三。西安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一步,西安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如何实现量质齐升?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

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以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道路,这种典型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城镇的快速集聚,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但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农民工融入城市难、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病”难以解决……

“随着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供给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主要依靠土地等资源消耗推动城镇化的模式不可持续;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市发改委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西安新型城镇化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发展是必然趋势。”

何为质量型城镇化?“以前的城镇化,某种意义上是半城镇化。农民工来到城市工作生活,但大部分人无法享受包括医疗、养老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市民之间存在较大的基本福利差距。”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质量型城镇化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差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

“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煜雯认为,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包涵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等,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城镇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覆盖新进城人口,努力消除农民进城就业的后顾之忧,打造最具幸福感、最有归属感的宜居创业之城。

继续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差异,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未来西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社会化发展的模式,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是关键。”西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程丽辉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提升价值、增长质量,强调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人口增加和面积扩大,而是更加关注城乡协调、持续发展、集约发展,关注农民工如何从不平等走向社会公平,更好地享受权利和发展成果,实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与提升。”

“十三五”期间,西安建立健全有效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共财政体系,有重点的支持教育、文化、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大建设项目,其目的之一就是推动财政制度由投资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抓住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个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一排排钢架大棚整齐宽敞,红艳艳的西红柿、翠青青的小乳瓜、粉扑扑的鲜草莓……阳春三月,记者走进长安区灵沼街道东石榴村慧东现代农业示范园,只见工人穿梭繁忙,处处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

2012年6月,西安慧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起慧东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年可供应新鲜蔬菜200万吨。占地365亩的慧东现代农业示范园是西安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实践证明,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归根结底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从农村视角看,一家一户的“小农”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经营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

有专家向记者提出建议,“西安的新型城镇化要实现土地、农民、农业‘三位一体’整体转化。将分散的农村居民点浪费的土地集中起来,将劳动力流失的耕地土地集中起来,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西安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西安的农业基础好,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户太葡萄、灞桥樱桃、蓝田核桃、阎良甜瓜享誉国内外市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西安将突出特色优势,推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是西安发展都市农业的目标。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西安将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战略,紧紧依托城市在资金、科技、消费、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提升全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认为,“创新首先体现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健全农技综合服务体系。其次体现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同时,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再次,创新现代网络物流,重点抓好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发布与交易结算系统、交易仓储设施等项目建设。”

推进城镇绿色发展

城镇化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实施新时期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计划”。

推进城镇绿色发展,西安从优化城镇化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国土保护是一条原则,要强化土地利用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刚性约束,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基本农田保护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政策。”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说。

下一步,西安将继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体现生态价值三原则,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制定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扩大生态补偿范围。

环境污染治理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西安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源污染治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治理等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未来,西安还将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机制,重点减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等污染;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打造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目前,西安正在加大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其目的就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通过能源技术的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城镇化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共识,西安从优化城镇化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等方面多管齐下,就是要下定决心走出一条生态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强化城乡产业支撑

“人口流动是‘用脚投票’的结果。”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说,西安在西北五省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农民进城以后,自然要考虑到如何获得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这就对城乡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人为本,坚持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构建与城镇化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是西安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下一步,西安将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三类功能区的定位,发展符合城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新产品开发,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按照“优化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思路,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大并举,统筹全市产业布局。

城镇化建设要与产业化同步推进,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产业转移带动城镇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带来资金保证和项目投资,有助于城镇劳动力的回流。如何科学承接产业转移,考量着政府的智慧。

西安将不断推进中心城区高端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内部整合,把发展优势现代服务业作为跨区域合作和城乡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城乡产业融合的重大举措,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产业,推动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配套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集聚发展,提高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中心城区产业逐步向周围乡镇转移,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弥补自身产业的不足,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聚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带动城镇化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应注重差异化布局,避免产业趋同和同质化恶性竞争。”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促使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

“一城镇一特色”正是西安未来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打造小城镇产业特色,逐步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卫星城镇产业集群,缓解产业发展瓶颈。

城镇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命脉。在量质齐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西安正在全力奔跑!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