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首先是多规合一。通过建立“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规划体系、标准的统一;其次是产业发展规划要明确提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来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第三是加强规划的实施和事后的评估。
坚持区域联动,实现协调发展。按照“功能 产业 人口 空间 公共服务”五位一体进行布局。一方面是加快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县的联动发展,建立中心城 新城 新市镇 乡村的空间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建设,提升服务能级,郊区通过交通引导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关联,承担相应的生产、生活功能;另一方面是优先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瞄准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加强城市在产业、人口、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努力实现建设、管理和收益的共享。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弹性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有所作为,在发展的红线约束下有所不为。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中,要强调弹性、渐进式发展,避免由于急功近利侵害未来城市发展空间。
坚持使用生态智慧的观点指导城市发展。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城市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居民、自然环境、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构。因此应当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思考未来的城市发展,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符合生态智慧。
城市功能疏解的四个避免:
避免短期化、碎片化操作。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从长期建设的角度看待未来上海的核心功能定位,做好当前和长远的结合。同时,城市作为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应当突出以人为核心。一方面在疏解内容上,要辩证看待核心与非核心城市功能疏解,对城市生产性功能、生活性功能进行分类指导、有机疏解;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全局意识,做好城市功能疏解的顶层设计,避免出现“换个地方拥堵”的现象,同时要预期非核心功能疏解可能产生的影响。
避免郊区发展上的“灯下黑”。区别于管理上的“灯下黑”,发展上的“灯下黑”更多的体现的是区域间发展的不协调。要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到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必须依托上海大都市区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实现主城区与郊区之间在功能定位、产业对接、生态保护、人才流动等方面的衔接。
避免国际竞争力下降。上海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决定其全球城市功能的发挥,非核心功能疏解的同时应当强化城市核心功能建设,避免由于要素的分散带来产业、功能的分散,引起规模效应的下降,从而影响整体的竞争力。
避免城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从纽约、伦敦、东京的发展经验来看,大都市的经济功能仍在强化,上海相比于纽约,其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仍然较小,未来发展还存在较大空间。城市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必然会带动一部分人和产业向郊区乃至其他地区流动,应当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