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非,中华网专栏作家
人类因为群体聚落,而成就了文明的发展。
我在解读《有巢氏构木为巢》时,提出房子的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意义之一是:可以择地而居,群居后,分工协作。
从此,为农耕、制陶、贸易,奠定了基础。
《尚书》里记载了大圣人舜出任君王之前,做了三件事:“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而且,所事之处,一年人聚,二年成村,三年成市。
因为产业,人类从小村落发展到小城镇,再从小城市发展到大城市,乃至于特大型城市。
纵观近、现代文明史,城市化进程正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
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产品越来越丰富,产业体系(工业与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城市也发展得越来越快,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可是,现代化、全球化,需要标准化,而标准化却是去特色化,
不幸的是,去特色化,引发异化:
“以人为本”异化为“以城市为本”。
本来,发展产业也好,建设城市也好,都是为了人。
然而,工业化、城市化,恰恰对人产生越来越多的约束、伤害。
许多城市发展的决策者、规划者们,都在围绕城市、而不是人,来考虑布局、交通、住宅、景观。
让城市任性,便暴发了城市病——
当今,几乎所有的城市人,都感受到了环境上的不堪承受之“污”:噪音、污水、烟尘已经其次,拥堵、雾霾、高房价,时时让人心痛。
文化上,完全丢弃了传统,世代居民找不到乡愁,外来创客失去了精神家园,游客则根本找不到城市标识。
景观上同质化,不仅远离乡土味,丧失田园风光,更是一样的树木花草,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商场广告牌……
不过,让人庆幸的是,依然有小镇的存在,而且充满活力。
比如普罗旺斯,比如代尔夫特(蓝瓷),比如周庄、西递、乌镇……
人们在节假日里,逃离大城市,来到这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边走边想,为什么它们还能存在?
不用深思,很快就让人明白:原来,这里有独特的产业!
产业,是的,产业!
比如,在蔚蓝的大海映衬下,漫山遍野的薰衣草盛开,为什么普罗旺斯能保持这份恬静、纯朴、美丽?因为,为里有庞大的薰衣草产品系列组成的产业体系:鲜花,香水,观光,婚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其实,所有幸存而充满活力的小镇,莫不如此。
这些散发着乡土味的产品,在后工业时代,正体现了另一种价值所在:
旅游业的金字招牌,艺术创作以及文化创意的灵感摇篮,个性化消费产品的温床……
人们忽然发现,我们因此将走进后工业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
回归以人为本。充分张扬个性。
我们不必再居住在整齐划一的楼房里,我们不必跟着导游亦步亦趋地观光,我们可以把玩各种充满创意的艺术品,我们可以订制合自己口味的食品、合自己偏好的服装、合自己节奏的音乐。
不过,还是现代化为个性化提供了条件:
高速交通(高速公路、高铁、飞机),
互联网的交流,
大数据的整合,
网购,现代物流,
智慧城市,
互联思维与创意……
尤其是互联思维与互联技术,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小镇,都成为一个大网络上的节点。
正是这些条件,人类终于回过头来,用现代化的手段,去建设后现代风格的小镇。
中国一直在探索城镇化之路
中国一部改革开放史,主线其实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并集中体现在城市化上。
开始,我们提出城市化,后来,又改称城镇化,然后,又提出新型城镇化,包括美丽乡村建设。
到2016年,一个新兴实体,人类诗意栖居、激情工作、悠然畅游的新载体,正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崛起,这就是特色小镇。
这种“非城非乡非园区,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特色小镇,如果用诗意的语言表述,就是:
城市功能,田园风光。
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中国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是——
1、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
2、疏解大城市压力;
3、有利于产业调整,尤其是发展新型产业(如云产业,设计中心,艺术,观光农业,旅游等等);
4、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个性化产品的研发、订制化生产。
5、特色小镇的建设,还为创业者、投资者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毫无疑问,与大城市相比,小镇的低房价,就极大地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比如,浙江基金小镇的房价,只有陆家嘴金融CBD的20分之一!
各种新兴产业、新型产业,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不再把眼光盯在北上广。
对投融资而言,仅国家级特色小镇就要建1000个,省级当不少于3000个,有条件建设特色小镇的地方,全国应该是7000个以上。按平均投资50亿元计,总投入将达到35万亿以上。从投资拉动的战略而言,不再是“铁公机”。
特色小镇的建设,还为许多相关机构与专业人员带来机遇,如规划设计、教育培训、 文化、技术、管理上的交流,以及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方面的新产品开发利用,此外,还有体育、健康、交通、养老……等新产业的投资发展。
小镇大道!不错,特色小镇,是:
人类诗意栖居的康庄之道,是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之道,是后工业时代的产业发展之道,是新时代人们观光、游学、创意、养生的新旅游之道,是各大机构与专业人员拓展投资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咨询活动、实现“互联网+”之道。
小镇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小镇、以及与小镇相关的诸多方面共同协作。
全世界小镇,互联起来!
作者:周非
文化学者、策划人
中华网专栏作家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