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公告”系列展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要建好首都,更要建一座宜居的城”“古都风韵,现代时尚,高楼绿地,区域互联,祝规划早日变成现实”……公众留言簿上的句句话语,刻写着人们对城市美好未来的真诚期待。
城市规划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总能牵动人心。近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持续引发社会热议。京津冀地区将崛起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令人无限憧憬。对于雄安新区,中央明确要求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史经验表明,城市建设要想看到“诗与远方”,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依托。
有人说,“所有的城市都是疯狂的,然而是华丽的疯狂。所有城市都是美丽的,然而是冷酷的美丽。”做出一份好规划,葆有长远眼光和历史耐心,才能让栖居的城市变得优雅而美丽。事实上,“大城市病”也往往源于规划问题。只规划当前不考虑未来、只容纳存量不兼顾增量,甚至一张蓝图不能绘到底,就免不了要承受城市病的疼痛。从这个意义上说,拉开距离眺望城市,规划才能精准对焦;站在高处俯瞰城市,规划才能兴利除弊。从增加绿色到疏浚水脉,从建设景观到展示文化,从优化空间到人城互动,城市对美好生活的承载,不仅要跃然于纸上,更要屹立在大地。
城市规划服务于发展,更要引领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尤须铭记“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让规划理念和建设理念同步升级。一位规划专家感慨,城市规划往往会考虑一个区域的未来发展空间,进而在交通和配套布局上留出余量,但有关部门则会质疑“这个地方既然没人去,为何还规划”。的确,由于规划具有前瞻性、周期性等特点,城市规划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难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只习惯于“哪里需要建设哪里才做规划”的思维,而要更多树立“哪里有了规划哪里得到发展”的理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城市规划,没有一寸土地是没用的,就看如何发挥最大效益,而最终效果要靠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说到底,城市规划必须发挥协同力。谋划城市未来,不能每个部门各搞一套,甚至规划打架;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不能只是规划部门描绘蓝图,其他部门置身事外;激发城市群集聚效应,不能龙头城市做大做强,其他城市“感觉被掏空”。小到职能部门的协同作战、多规合一,大到城市群、区域联动,城市规划建设不仅应实现内部自洽,更要致力于发展一体化,让居民不断增强获得感。
“时间在炫耀他的目光,企图看穿我们能走多远”。一座座城市,何尝不是时间的作品。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并将之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我们的城市就能真正让生活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