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住建部专栏-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 正文
编者按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进入了发展转型新阶段。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市通过开展“双修”工作,治理“城市病”、改善民生,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与淮河之间,是典型的江淮风水岭地貌城市,辖南谯、琅琊两区,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市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455万,设州已有1400多年历史。
“昨日”的“慢”、“小”、“旧”
世纪之交,面对不可逆转的城镇化浪潮,各地尤其是周边地区加快城镇化步伐,反观滁州“慢”了一拍。2008年以前,滁州虽然是皖东中心城市,但长期以来没有突破“小”县城格局,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四门洞开”,内部资源“留不住”,外部要素“落不下”,独特优势“出不来”,城乡统筹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综合位次在全省一步一步地后移。同时,城市面貌陈“旧”,大量群众住在棚户区、老旧房,他们强烈要求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可以说,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成为影响该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招商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明显短板。
“今朝”的“快”、“大”、“新”
为迅速扭转这一被动局面,2008年4月,滁州市作出了“大滁城”建设的战略决策,即以滁城为中心,以来安县、全椒县、南谯区新城为3个副中心,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依托,推动城市建设向“131”组团式发展,形成“城北以水为魂,城东以工为本,城南以文为品,城西以山为秀”的城市总体布局。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苏滁现代产业园、银鹭食品、格兰仕、长丰扬子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落户,滁州突然提速加速,那几年里几乎以弯道超车般速度紧追快赶,以“大滁城”建设为龙头,空间框架不断拉开。
“十二五”期间,眼见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该市快速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编制工作,并获得省政府批复。这一版规划将该市定位提升为苏皖之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规划期内以建设开放滁州、产业滁州、文化滁州、生态滁州和幸福滁州的“五个滁州”为目标,到2030年,规划市域常住人口为56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2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该市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纲,先后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绿地、供热、电力等30余项专业规划和高铁站区、琅琊新区、开发区、城南区等20余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了200余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30多项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指导下,该市严格按照“一书两证”等行政许可要求,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城市各项建设得到了有效指导和规范。
未来的“精”、“绿”、“美”
滁州市在过去近十年时间取得重大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经历的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未能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目标协调,既有“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轻保护,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城、轻老城”的情况,也存在着城市发展粗犷、千楼一面、环境污染等现象。
为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滁州市市长张祥安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滁州未来一个时期规划建设工作要“更加注重建管一体,合力推进城乡建设。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顺应发展新趋势,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要“更加注重保护治理,奋力守护绿色家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张祥安要求这一时期的规划建设工作要结合安徽省城市工作“五统筹”目标,做精做细,守卫好青山绿水,塑造山水城市、美丽城市特色风貌,立足规划先行,无规划不实施,加强立体规划,古城老城应当分类开展修复织补、新城新区要分层开展城市设计。
据滁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朱林介绍,2017年,该市建设项目计划实施240个,总建设投资估算约336.23亿元,将全力聚焦城市道路通畅、海绵城市建设、公共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四个方面,重点突出古城、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原创科技城、高教科创园区等项目。
据朱林介绍,未来滁州古城老城将分为6个类别开展具体工作:一是继续保护、修复好古城肌理。计划年底前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古护城河—北湖更新改造、章益、吴棠故居修缮(布展)、加建内成河闸站、修缮更新遵阳街一期等工作。二是提升老城更新与改造。计划开展12个老旧小区改造、西大街改造、北湖建设及周边地块改造工程、清流人家等20个安置小区配套完善工程。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开展龙池街环境改造等4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标识标牌系统建设项目、北门环境综合整治、南天门景区改造提升等工作。四是完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计划开展南谯路畅通工程、丰乐大道专项提升、老城区道路白改黑、紫薇北路北延及东大街延伸改造、10座充电站布局、新建城南新区5座公厕、徽州路—南谯南路3.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公里绿道建设等工作。五是统筹土地整备与拆迁安置。计划完成苏滁产业园安置房二期、3万平方米地块退让绿化工程、22万平方米安置房新建、城河小区等2000户棚户区改造、北湖周边1402户征迁、城河小区990户征迁等。六是加大生态环境治理。计划开展胜天河(明湖)综合整治、规划建设城南湿地公园、元山公园、清流河一期景观绿化提升、城区水系整治工程(污水治理、污水管网提升)、城区20万平方米绿化提升、西涧北路与滁定路交口等增设10处街头游园。
据悉,滁州新城新区将分为3个层次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一是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市风貌规划暨总体城市设计;二是分区城市设计层面:进一步完善明湖区域、原创科技城、高教科创城等片区城市设计;三是地块城市设计层面: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同步编制城市设计,并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规划设计条件,探索高教科创城编制单元规划;完成明湖中学、滁州奥体中学、滁州体育中学、国际科创中心、科技交易大厦、洪武路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包干”精神,已经证明了滁州人民有魄力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排头兵,这一代滁州规划建设者不断探索、勇做规划建设的试验田,并坚信一定能打造出一个经济繁荣、山水相连、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新滁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