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重庆人总习惯将位于城市中心的渝中区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依山而建、拥有190级台阶的十八梯,早在明清时期就是重庆母城“下半城”的繁华地段。重庆市渝中区决定异地搬迁十八梯近7000户居民,在这之后,对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的升级改造也马上启动了。升级改造的目标就是让十八梯成为“重庆巴渝民俗文化和山水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
“十八梯是寻找和怀念老山城的好地方。”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主任谢果说,这里有老重庆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有传统风貌历史建筑群,还有多处文物。文物要保护,历史要传承,老旧城区要改造。关键是如何统筹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如何通过改造城市来改善民生。
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方案数易其稿,最终保住了响水桥、月台坝、永兴巷等“七街六巷”的地基,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近40栋传统风貌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谢果说,升级后虽然会引入现代产业,但不会改变街区的历史风貌。
对文物保护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不能契合人们的需求;一种是完全由开发商操盘,导致经济利益最大化驱使下的过分商业化。“完全排除市场和完全市场化,都不利于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主任李波说,“重庆一直在探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点。”
“老天爷留下的山水、老祖宗留下的文物,我们都要保护传承好。但是‘关起门来保护,维修好了又关门’的做法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在许多城市,曾经的繁华地段甚至因此慢慢沦为没落区域。”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焕伦认为,让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在升级改造历史风貌街区的同时引入现代产业,营销好市井风情,才能够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充分激活街区自身价值,让每个街区都续写自己在新时代的故事。
一座城市的动人之处,往往是其浓郁的市井风情和鲜活的历史文化。
重庆市沙坪坝区以抗战文化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加强对抗战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先后修复并开放了冯玉祥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张治中故居。“这三处旧居的开放,带动了抗战教育博物馆、重庆谈判陈列馆和歌乐山民国传统风貌街区的打造,推动了歌乐山片区抗战文化遗址群的保护工作。”沙坪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陶世祥说,“这些工作同时丰富了沙坪坝作为文化大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内涵,绘就了一幅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名片。”
嘉陵江畔,千年磁器口古镇依然生生不息。2015年,磁器口启动“规划先行,保护为主”的“扩容”,扩容后的磁器口面积将增加到现在的4倍。今天的磁器口古镇,让游客驻足赞叹的不再仅仅是陈麻花等小食品,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地标景观、磁器口古镇影视作品墙、磁器口故事雕塑、“磁堂”瓷文史展示厅、磁器口历史名人足迹等越来越多的文化新景观。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丁肇中等文化人物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川剧、画展、音乐会,一场场文化大餐天天上演,从不间断。
阳春时节,万物复苏。穿行在重庆的街巷,扑面而来的有崭新的春天的气息,也有厚重的历史的呼吸。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