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钊
核心观点
东京、首尔在过去城市功能疏散的过程中曾出现效率损失的情况。如今的“京津冀一体化”应当尽量避免效率损失,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产业的转移和分散要让企业自己做决定,政府设计好调节机制。
中国的特大城市并没有“过大”
记者:我注意到,你在博士阶段研究的更多是企业制度上的问题,但现在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户籍制度改革、城市研究方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陈钊:当时研究企业,是因为觉得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很重要,后来我发现,放眼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协调,怎样能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现代化的好处,这是一个更紧要的问题,并且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元,影响的面也更广。所以,城乡和区域发展成为我最近10年来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
记者:主要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陈钊:如何让农民更好地分享现代化成果,有两个角度:一是如何在土地上分享现代化的成果;二是进城后,如何在城市里分享现代化成果。
记者:对于农民进城之后的研究,有怎样的成果?
陈钊:目前我更多的研究是关于农民进了城之后会怎样,该怎么办,其核心问题也就是“人的城市化”。这个问题首先就涉及农民要在哪里城市化,是变成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市民,还是变成小城市的市民。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和政府的判断是限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甚至包括鼓励农民就地城市化。我们觉得这样的说法既不符合效率原则,也不见得符合区域平衡的原则。
我与合作者陆铭教授最近做了个研究,看一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也就是首位城市的规模跟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把全球能够拿到数据的国家的样本拿出来,然后发现人口可以解释绝大部分首位城市的规模。
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首位城市就会越大。而上海不管是在全球的趋势图里面,还是在亚洲的趋势图里,都是在平均线的下面,但并没有偏离太远,也就是说,如果全球的大城市规模有某种普遍规律的话,那么上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不是太大了。这让我们思考,未来中国农民的城市化,到底应该在哪里城市化。
1/4 | 1 | 2 | 3 | 4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