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武汉倾力打造海绵城市

2017-05-31 14: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吴 倩

“欢迎到武汉看海。”江城人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邀请”道出了心中几分屡遭内涝之苦的无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关闭“城中看海”模式,该市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在积极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同时,推进实施相关示范工程。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为创新治理思路,保障了排洪的同时,实现全面治水。经过近几年努力,建设成果已初步显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海绵体”的功能,而且形成了江、滩、城“三位一体”的城市景观新貌。

近日,笔者就建设“海绵城市”,走访了武汉有关方面,实地感受这座“围江而生、因江而荣”的城市如何用现代科学理念,努力走出“水”“城”和谐的新路。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处总工程师余凯波认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水弹性城市”。

武汉坚持理论先行的建设原则,在武汉大学组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弄清楚其学理,在此基础上组织“海绵城市”设计联盟,拿出“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方案。之后,依托专业资质的“海绵城市”建设公司进行实施。此外,支持武钢集团开展相关产品及全套技术研发,利用钢渣、建筑废料等成功研发透水混凝土材料,建设新型透水绿色建材生产厂。一些建筑建材企业也看到了商机,纷纷进行产品研发,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排洪不畅无疑是城市内涝的“罪魁祸首”。水文水利方面专家经过考察分析认为,武汉虽然是江城,但是城中湖排水并不畅。比如南湖,湖水必须沿巡司河汇入青菱河,再经过汤逊湖泵站抽排后才进入长江,这一流程长达近20公里。因此,建设江南泵站和南湖出江通道被提上了日程。据武汉城投公司副总经理盛华介绍,这些工程建成后,将使南湖入江路径缩短为4公里,排水效率将大增。根据规划,在今年入汛前,中心城区除要建成江南泵站外,还有后湖四期泵站等11个骨干项目,实现南湖、汤逊湖地区、汉阳地区抽排能力倍增。

青山江滩是武汉青山区“海绵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之一。笔者在现场看到,通过多处下沉式生态草溪和雨水花园,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不仅解决了城市排水问题,而且兼具公共停车和市民休闲等综合功能。站在青山江滩堤坝上,只见花团锦簇、绿草如茵。随堤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香樟、桂花、雪松等彩色乔木遍布的堤顶。听着奔涌的水声,透过观江通廊,只见滚滚长江水奔腾而去。极目远眺,武汉长江大桥雄伟的身姿在雾霭朦胧中隐约可见。

青山区“海绵城市”示范区之外,在园博园、东湖绿道、光谷湿地等地也实施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湖绿道项目,它被誉为“世界唯美翡翠项链”,由阿里巴巴公司参与建设,绿道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科技范儿十足。

万里长江沿线,唯有武汉三镇将长江作为轴线。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城市风貌。三国文化、清末开埠、红色革命文化等是历史对武汉的赠与。武汉长江大桥、青岛路隧道……主城段内六桥一隧、两条跨江轨道线,展现了人类跨越大江大河的城市建设成就。如今,武汉又添江滩新貌。武汉正在围绕主城区长江段,打造以“长江主轴”为概念的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伯牙抚琴,拨断琴弦,却遇子期读懂琴音……这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就发生在长江北岸的琴断口。如今,乘着以此典故命名的“知音号”游轮,在微风徐徐的夏夜横渡江面,只见两岸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灯火辉煌。船笛声响起,武汉这座“百湖之城”正从“优”于水、但也“忧”于水的矛盾中驶出,驶入融“创新、人文、生态”于一体的科技智慧滨水绿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