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区总体空间结构图
台海网6月20日讯 据东南快报报道,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公示稿正式对外公示,未来,福州新区将形成“四大放射线”城际轨道网络,形成一日经济圈。
目前,福州市规划局通过网站、现场两种方式对外公示。网站为(http://ghj.fuzhou.gov.cn)。现场公示点位福州规划馆一楼。公示时间自6月19日至7月18日。
规划范围:涉及6县(市)区64个乡镇
福州新区将成为“三区一门户一基地”,和“两大两+”(即“大开放”战略、“大海湾”战略和“创新+”战略、“生态+”战略)。
福州新区规划区所涉及面积800km2(不含海域和滩涂),含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至2030年,新区总人口约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34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54平方公里。
形成“一核、两翼、两轴、多组团”结构
按照新区规划,“一核”:即新区核心区,包括三江口、闽江口和长乐滨海新城,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经贸交流、创新研发、文化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
“两翼”:即新区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其中,南翼发展区:以福清为重点的综合发展区;北翼发展区:以环罗源湾为主的产业发展区。
“两轴”:即沿江综合发展轴和沿海蓝色经济轴。其中:沿江综合发展轴:为福州中心城区经三江口连接滨海新城的城市发展轴线,重点承担综合服务、区域商贸、总部经济、高端科技研发等职能,沿海蓝色经济轴:北接宁德、南联莆田,由北至南串联起福州新区内罗源、连江、长乐、福清等沿海地区。
“多组团”:核心区的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滨海新城组团;南翼的福清湾组团、江阴湾组团、福清城区组团;北翼的罗源湾北岸组团、罗源湾南岸组团、连江城区组团。
另外,规划区整体形成“一心五组团”空间结构。“一心”即福州新区中心(也是整个福州的副中心)。“五组团”即三江口、闽江口、滨海新城、福清湾、江阴湾五个核心组团。
规划区还将形成“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的三级中心体系,包括1个城市中心、14片区中心、若干社区中心。
绿地系统方面,未来还将形成东部滨海景观防护带和西部城市背景山地森林带以及水系构成的“蓝网”、绿色生态空间构成的“绿网”和遍布全城的串珠式公园体系。
交通:构建“四大放射线”城际轨道网络
规划全面构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城、闽江口-江阴湾”十字型、网络化交通格局,形成以福州新区为核心,“1+1(一日经济圈、一小时通勤圈)”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形成“六线两支”的格局。其中,客运线路呈“两纵两横”格局,“两纵”即沿海快速铁路(温福-福厦铁路)、沿海客运高速铁路(含福厦高速铁路);“两横”即京台高铁、福平铁路(客货兼顾)。货运线路形成“一纵一横两支”布局,“一纵”即沿海货运铁路,“一横”即峰福铁路+货运外绕线,“两支”为港口疏港支线。
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其中,“两纵”为沈海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含长乐前塘至福清江阴高速公路),“两横”为京台高速公路、渔平高速公路。
快速通道:形成“三纵八横”的系统网络,“三纵”为G324福清段、S209及泽竹快速路+大真线;“八横”包括北部五条快速联系通道:东部快速通道、金潭路、机场快速路(近期保留高速功能,远期调整为快速路)、东南快速通道、青江快速路,三条福清市域快速路:清繁大道+长乐两港连接线、龙江南路(S305)、渔平快速通道。
轨道:规划形成“四大放射线”城际轨道网络:福平线(福州北站-平潭)、F2(莆田-福州机场)、F3(宁德-福州机场)、F5(平潭-莆田)。规划形成“五横三纵”的城市轨道网。“五横”为: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延伸线、轨道6号线、滨海快线、马尾滨海线;“三纵”为:轨道4号线、琅岐线、梅花线。新增滨海快线,联系滨海新城(长乐机场)与福州主城。
另外,水上交通还规划了9处客运码头。
近期建设重点:强化滨海新城建设
规划透露,在新区五个组团同时发力基础上,重点强化滨海新城建设。
强化开发重点——滨海新城:加快轨道交通6号线、东部快速通道一二期、东南快速通道等交通廊道建设,推进轨道滨海快线建设,率先构建轴向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推进北至机场高速、东至东海、南至松下、西至泽竹快速路86km2的核心区建设,特别是滨海新城CBD及大数据产业园区域,以数字福建产业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360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省经济信息中心云计算中心、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安全大数据开发与治理中心、长乐机场扩建、浪潮集团东南运营总部、国际双语学校、漳港医院、国际度假酒店、东湖湿地公园等项目为重点,以产促城、以城聚人,尽快取得城市建设的重大突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