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合肥有望成为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的特大城市。
日前公布的《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
合肥迈向特大城市
作为中部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紧邻江浙等发达地区的安徽近几年在承接产业转移落户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安徽全省的城镇人口五年增加了约550万,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速度,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5%。
目前,合肥都市圈正在不断壮大,以19%的国土面积集聚了25%的人口,创造了34%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在全省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日益突出。规模等级不断完善,合肥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400万,芜湖、蚌埠、阜阳、淮南、淮北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0万。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显示,在各主要城市中,合肥是过去1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例如,2006年合肥经济总量在全国仅位列第56位,但到了2010年,合肥已上升至全国第38位。2011年三分巢湖后,合肥仍继续高速发展。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合肥紧邻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随着近几年长三角、珠三角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大幅上升,合肥利用自身劳动力、土地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其原有的家电产业基础上,承接了大量原来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家电产业落户,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也实现高速发展。
“合肥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区,这几年安徽、皖江城市群全力融入长三角,招商力度也很大。”丁长发说,安徽这些年的改革力度很大,比如将巢湖拆分,大部分划入合肥,也为合肥及其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规划》指出,新常态下全国经济发展对内需的依赖加深,以及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这两大趋势,使得安徽省在吸引劳动力和消费群体的相对优势逐渐显现,人口回流规模将逐步增加,向省内特大城市和县城集聚现象将更突出。省内跨市流动趋势也将随之增强,省域内人口将主要向合肥和皖江等地区集中,就近就地城镇化和省内异地城镇化趋势明显。
根据《规划》,到2020年,安徽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逐步缩小。
这其中,合肥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在此基础上,合肥将打造长三角区域增长新引擎和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南、六安、桐城市为重要节点,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筑高铁1小时通勤圈。到2020年,都市圈内形成若干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力争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皖北将成新兴增长极
不过,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安徽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不强。省域各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合理分工、紧密关联的网络化体系,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组群协同发展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省域中心城市在全国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同时,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皖北地区城镇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在全国30个户籍人口超过150万的大县中,安徽就占了7个,分别是临泉、颍上、太和、阜南、利辛、霍邱和涡阳。这些县主要分布在皖西北的阜阳和亳州,其中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来自阜阳市,涡阳和利辛来自亳州市。实际上地级市亳州也是2000年才从阜阳拆分而置。
另外,霍邱县来自六安市,紧邻阜阳市。可见皖西北是目前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该区域以农业为主,工业化和城镇化都十分滞后,不少大县的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皖西北可谓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当滞后的区域之一。因此加快这些地方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丁长发说,皖西北阜阳等地人口众多,除了有一大部分流向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以及本省的合肥之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需要在当地就近城镇化。一方面,安徽省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给这些地方配置有力的领导干部,改善当地交通基础等软硬环境。另一方面,这些地区需要大力改善当地的营商环境,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吸引对劳动力依赖较大的产业,如何加快当地的发展、促进人口就近就业和就近城镇化也十分关键。
“东部沿海地区在腾笼换鸟,有些产业往海外走。但其实像皖西北,劳动力和土地优势也很大,如何整合资源、把这些企业吸引过去很重要。”丁长发说。
《规划》提出,皖北城市群将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基本方向,把皖北地区打造成支撑全省发展的新兴增长极。其中,阜阳市要强化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打造新兴能源和煤化工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建设成为带动皖西北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