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棚改面对的挑战
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目标任务,并提前谋划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
在数量提升的背后,是难度的增加。经过几轮建设,各地商业开发空间较大、易改造的棚户区多数已基本完成,剩下的主要是难啃的“硬骨头”,尤其在中西部、林区和矿区,市场空间更小。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中心区域土地紧张,棚改出现向城市外围和边缘扩展的趋势,新建、改造老旧基础配套设施的资金需求巨大。
怎样化解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怎样确保首先保障最困难和最迫切的人群,怎样协调各个环节的政策举措,成为新一轮棚改绕不过去的坎。
破解资金难题
“资金缺口大已成为本轮棚改的最大难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称,不少棚户区位于中西部、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城市和三线企业集中城市,市场运作空间小,配套压力大。在一般城市中目前待改造项目,多数也商业开发价值低,加上建材和人工费上涨,资金很难平衡。
有专家分析,2013年中央财政下拨支持城市棚改资金355亿元,按照2013年完成的304万套棚改房计算,平均一套房子中央补贴约1万元,资金的大头压在地方政府身上。
另一方面,2013年以来,一些城市,尤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滞销、降价的现象。部分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开发商明显感受到来自房地产市场的压力。
政策协调仍需细化
现有的棚户政策还不足以解决部分棚户区“只有骨头没有肉”的难题,张学勤认为,对于缺乏市场运作空间的项目,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该让利的让利、该贴钱的贴钱。
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一部分已经启动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原来的略有盈利变成亏本生意。在获利“蛋糕”总量变小的情况下,需要明确由政府、开发商、居民共同承担,不可把损失一股脑推给企业和居民。
具体来看,应该进一步细化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
——以政府贴息方式支持棚户区改造信贷。针对一些市场运作不灵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考虑由政府担保和贴息,设立一笔30年或50年的长期贷款,支持政府投资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细化落实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政策。根据政策,凡是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任务的企业,均可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棚改项目建设。
——尽快解决棚改安置房抵押权难以实现、无法办理按揭贷款的问题。不少棚户区群众难以跨过安置房在入住前需付清房款的“高门槛”。建议理顺安置房在产权管理部门设置抵押权的政策,为棚户区群众购买安置房提供个人信贷支持。
——细化土地支持政策。对用于棚改项目的土地指标实行计划单列,解决国有工矿棚户区异地安置,同时明确城市内部对项目进行“肥瘦搭配”实施“捆绑式开发”的土地政策,以利于棚改项目的资金平衡。
另外,棚户区集中了城市中大多数的困难人群,建议在改造住房的同时,由政府主导推动就业、保障、收入等问题统筹考虑。部分地区已经采取的提供公益性岗位、配建商铺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和辅导等措施,可总结推广。
4/6 | < | 1 | 2 | 3 | 4 | 5 | 6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