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喜讯频传:“十三五”期间广东将投资近3000亿元,建设包括广州轨道交通11号线在内的41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到2023年,广州将形成18条线路、总长近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广州13个地铁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施工图审查项目开始公开招标……而在不断勾画出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蓝图中,广州成为其中核心。
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将有10条地铁线路直接通往广州;东莞地铁1号线也将与广州地铁5号线接驳;清远也规划两条地铁线路与广州地铁对接;而即将迈入地铁时代的中山,也有望通过广州地铁18号线,经南沙直达珠江新城。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表示,以广州为核心枢纽的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已初现雏形。交通的一体化,也将进一步促进珠三角城市间贸易投资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从广州出发
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速
家住东莞、在广州民间金融街上班的张先生希望东莞地铁1号线早日通车,以摆脱目前“5天广州、2天东莞”的双城生活。不过,目前开通的地铁2号线已经让他从广州回到东莞的时间大幅缩短——从广州东站坐动车到东莞站后,直接换乘地铁,不到一小时即可到达鸿福路的家中。“未来东莞地铁1号线开通了,从东莞可以坐地铁到广州,时间更短,交通费也更便宜。”张先生说,两城地铁的衔接必将降低资源流动成本,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满想象空间。
同样期待与广州实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中山、清远两市,最近也有了新动向。根据规划,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将延伸至中山,届时从中山出发,10分钟可抵达南沙自贸片区,30分钟可抵达广州珠江新城。“广清地铁线”也被提上议程:据清远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透露,清远拟建广清地铁线,目前规划了两条通道无缝接驳广州地铁。其中一条通道连接广州地铁18号线,与广州白云机场直接连接;另一条通道则是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从广州北站接出,一条北延至银盏站,另一条支线通到美林湖站。
已经实现同城生活的广佛两地,也将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上迈开大步:根据广佛两市共同组织完成的《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等文件,未来佛山将有共计10条地铁线与广州地铁线网中的13条地铁线实现无缝对接。
从佛山、清远到东莞、中山,和地铁一样,城际轨道交通未来也将成为广州打开交通格局、支撑枢纽型网络城市定位的动力。在广州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的投资估算中,城市轨道的投资占比达到了19.39%。
广清城轨、穗莞深城轨即将开通;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计划年内开工,建成后可以在琶洲坐城轨直达深圳;佛莞城轨广州南站至望洪段项目建成后可与广州地铁3号线、7号线和4号线接驳换乘,未来广州市民从番禺到东莞预计只需要15分钟;今年初,连接广州、中山、珠海、澳门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广中珠澳城际“预可研”已通过专家评审……
从地铁轨道到城际轨道,再到地铁与城际轨道的连通,正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广州,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的核心。
承接珠三角资源
广州将打造72个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
在加强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的同时,广州还通过打造市内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使交通一体化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能“落地”广州,助力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
7月13日,广州地铁13号线的5个枢纽综合体,18号线和22号线的8个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施工图审查项目,开始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记者了解到,“零换乘”是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的核心:在这13个枢纽综合体内,均设置了公交首末站、公交临时停靠站、出租车兼K+R设施、自行车设施、P+R停车场、各向慢行交通及衔接信息指引等交通衔接设施。可以说,综合体里既有对外连通的“大动脉”,也有市内交通无缝连接的“毛细血管”。
根据今年3月公布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广州还将应用TOD理论,在以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为中心的800米(约15分钟步行路程)半径区域,建立集交通、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通过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含国铁、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州市发改委介绍,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目的,在于推进轨道交通“以地换路”工作新机制。也就是说,广州要加快建设一批轨道交通线路、一批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打造一批“交通+产业+社区”的一体开放的城市功能区,全面推进和落实“轨道+土地物业”的开发建设与投融资机制,构建“15分钟经济圈”。据了解,目前广州已经组织规划了国铁、城际铁路、地铁等72个站点枢纽体建设及周边综合开发。
城市规划专家、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轨道交通时代给城市布局提供了新的可能,而不像汽车时代的城市规划,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是一个个分开的“单中心”。“通过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建设,广州未来将可以实现更多高端产业的导入,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引擎。”胡刚说。
“广州枢纽+周边产业”
助力大湾区共同发展
交通格局的打开将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从“广佛同城”到“穗莞互联互通”再到“广清一体化”,“广州+”朋友圈不断扩大。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步。轨道交通产生高密度高频率的通勤、物流,对于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科学布局十分重要。”林江表示,随着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的建设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产业和经济的“联动”也接踵而来。
记者了解到,在轨道交通促进产业对接方面,佛山早已谋划。早在广州地铁7号线将西延至佛山顺德的消息传出后,包括中科院广州分院、广州电子所、广州化学所等在内的广州一批顶尖研发机构便“闻风而动,抢滩顺德”,目前已与佛企达成多项技术服务和科技项目;去年底,佛山还启动了广州大学城卫星城项目,规划生活区、配套区、创业区三大板块,未来5年将面向大学城人才建3万套人才公寓,并上马创新创业基金。
穗莞同城化也不甘落后。“东莞产业+广州枢纽”将成为穗莞互动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根据《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莞水乡片区将主动承接广州地区创新资源,形成“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蓝图”中,广州与东莞的产业联动将是一大看点。东莞市市长梁维东坦言,东莞的发展离不开广州的辐射带动。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在东莞考察时也提出:“全省科技成果75%在广州,东莞完全可以承载这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广清之间的产业联动,近年来愈发频繁。年初,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清一体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广清一体化,带动清远市形成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广清产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600亿元以上,产业转移企业达200家以上。
中山也在加快与广州互联互通的脚步。目前,广州和中山之间的住房公积金、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正在逐步接轨,大大方便了广州中山两地居民的流动。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中山基础扎实的实体经济将能充分利用广州较完备的金融业和服务业,从而整合和提升产业链,成为推动中山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林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定位和产业优势,不过这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铺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资源要素将加速流动,成为更有活力的经济区和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