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为广东省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里,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大平台。
梁琦: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提供大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
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形成共识。
第一,粤港澳合作共赢是发展趋势,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为目标。当今世界的竞争,从空间视角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中国的城市化战略正是适应世界竞争的需要。在国内也如此,区域之间的竞争实质上也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中国北部已有京津冀城市群,中部有长江经济带,中国南部的粤港澳城市群将完善中国区域版图。单个城市如港澳,已无法抗衡城市群或都市圈;又或仅是珠三角,经济总量上不足与长三角京津冀比较,高校与研究院所这些创新资源亦不足与长三角京津冀比较。而粤港澳合作共赢,更是“一国两制” 行稳致远的需要,是国际竞争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该对标世界一流城市群而不仅仅是盯住“世界一流湾区”。湾区的特点是沿海,而国际市场越海越洋更大更广,因此湾区城市群应该比内陆城市群更开放更有创新活力。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比肩世界一流城市群。
第二,粤港澳合作要以各地所长为基础。与其他单中心城市群或都市圈不同,粤港澳是一个多中心城市群。在长三角城市群,上海是唯一的超大城市(民间俗称一线城市),所以上海是中心,南京杭州是副中心,这已是长三角的共识。但在粤港澳,港澳广深各具特色。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有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有自由开放、廉洁便利的营商环境,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性城市;深圳是朝气蓬勃的先进产业集聚地和创新性城市;广州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澳门则从人均意义上可以说是世界级富豪,亦别具风格。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三地四中心,这样丰富的特色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谱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第三,粤港澳合作要以产业创新为引领。与单个的城市不同,城市群应该具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因此,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产业创新的竞争。珠三角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且对外开放度高,几乎完全加入到跨国公司产业链,成为全球生产体系上重要一环。早在本世纪初,珠三角就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广东更是在全国最早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更加强调了 “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制造业是产业创新的核心领域,广东具有产业创新的优势。香港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优势与广东的产业创新优势融合,将使得广东产业创新如虎添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望建成中国最具国际化、市场化的科创中心和全球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本,城市不怕人口多,只要管理跟得上,哪里人口多,哪里就有市场,就有创新和发展。要在教育上舍得花成本,培育有技能素质高的产业大军。改革开放前20年,珠三角制造业发达的一个原因,是流水线上使用的都是“掐尖”的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轻工人。但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而且今后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再,所以粤港澳合作要加强文化交融,以调动港澳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来粤创业与工作。同时,也要面向内地经济腹地吸引劳动力和人才。三地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再造“孔雀东南飞”的辉煌。
广东除了两个超大城市外,还有两个特大城市东莞和佛山,这是难得的规模优势,再加上香港,粤港澳的城市规模优势也是全国独有的,笔者认为,应该将香港-深圳 -东莞-广州-佛山这一地理带打造成世界先进产业创新带。港深广有不竭的创新能,莞佛有先进的产能,五城紧密结合通力打造世界先进产业创新带是完全有条件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