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涉及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五省共30个城市,我省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5市纳入规划范围。
近日,我省印发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总规划的基础上,为如何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制定了安徽实施方案。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安徽目标:
加快推进皖北五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打造成安徽改革发展先行示范区
实施方案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共享、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到2020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对2025年的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据悉,到2020年,纳入规划的五市人口和产业进一步集聚,陆续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基本形成与中原地区及沪苏浙地区畅通对接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缩小与全省和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发展差距,与省内外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成为美好安徽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到2025年,纳入规划的五市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面形成,综合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与中原城市群和省内外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
据省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战略引领和政策推动,促进纳入规划范围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五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网络化、开放式、一体化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格局,力争将其打造成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支撑轴带、新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区,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方案的三大特征:
立足皖北特点
对接省内政策
发挥产业优势
皖北五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突破之地,也是我省主要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区,在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
实施方案在立足皖北特点基础上,针对皖北城市共性特点,重点以提升自我、带动周边、融入中原为路径和目标,引导纳入规划皖北五市聚焦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后发赶超。
从方案制定的背景上看,实施方案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皖北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皖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一脉相承,注重与我省当前“三重一创”、技工大省、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有机衔接。
为更好发挥皖北五市的人口和产业优势,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国家《中原城市群规划》所明确的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等,着眼于推进纳入规划五市区域创新、现代产业、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双向开放等七大体系建设,明确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引导皖北有关城市强化城区功能、夯实发展基础。
未来几年,安徽将重点实施七大任务:
当前,安徽正迎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组成,安徽发展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方案明确构建七大体系的重点任务,为发展中原城市群明确了具体的发展路径。未来几年,我省将实施完成七大体系方面的重点任务。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着力优化区域创新格局,协同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业创新环境。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合作。
完善现代城镇发展体系。大力推进重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和镇村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健全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水利保障能力,构建集约高效、安全泛在的信息网络,提升能源发展质量效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联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构筑绿色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共筑绿色生态屏障,推进环境联防联治,建设绿色城市。
构建全方位双向开放体系。积极融入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区域合作。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