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的带动作用,构建“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河源、汕尾”“珠中江+阳江”三大新型都市区。
22日,广东省住建厅、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透露了上述内容。规划提出,到2020 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7%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国际化大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通过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推动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迅速发展。1978 年至2015 年,该省城镇常住人口从825 万增加到7450 万,城镇化率从16.3%提高到68.7%,年均提高1.4 个百分点。
目前,广东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区域城镇化格局。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开放程度、创新能力、吸纳外来人口数量走在全国前列,国际化大都市连绵区已初具雏形,成为国家三大城市群之一。
在入户方面,广东省率先实施积分制入户政策,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有序落户、融入城镇。建立城乡统一管理的户籍制度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规划指出,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广东省城镇化进程已接近城镇化率大于70%的稳定发展区间,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广东省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佛山、东莞、中山等市要做大做强主城区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快速发展,广东省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过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借助人口红利、资源粗放型利用的快速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
展望未来,规划明确,到2020 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7%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力争实现不少于600 万本省和700 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
在区域布局上,珠三角地区要优化发展,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依托南沙、前海和横琴三大国家战略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龙头引领,发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有序向周边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
佛山、东莞、中山等市要做大做强主城区,带动城市功能板块优化整合,形成城市内部的合理分工。珠海、 惠州、江门、肇庆等市要重点加强市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
广州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广州、深圳这两座一线城市,要疏解的非核心功能主要是工业制造业。随着土地等各种成本的上升,广深中心城区主要应当发展高端服务,如科技创新、金融等产业,制造业则要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有序转移。比如目前华为终端放在了东莞,富士康也选择在广州外围的增城落户。
胡刚说,对于东莞、中山来说,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主要分布在镇域,佛山原来也有几个县区,主体架构比较分散,主城区较弱。在过去经济崛起阶段,发达的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到了经济转型升级阶段,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方面较弱的弊端不断凸显。要吸引人才服务转型升级、形成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都离不开城市化平台的支撑,都需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打造三大新型都市区
在珠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广东将促进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城市融合互动发展。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构建“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河源、汕尾”“珠中江+阳江”三大新型都市区,推动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云浮等城市融入珠三角。
按照规划,广东将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高快速交通干线,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合作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统筹发展,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合作共建,促进要素资源互通共用。开展产业链联合招商,鼓励引导珠三角龙头企业将生产性环节放在粤东西北地区,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广东省今年6月公布的《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今年广东要重点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研究制定关于建设大珠三角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推动“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阳江”等三个新型都市区率先实现一体化。
从地理范围上看,大珠三角经济区是在原有的珠三角的向外延伸,尤其是珠三角三个都市圈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分别向东西北延伸。扩大后的三个经济圈共涵盖了15个地级市,占广东全部21个地级市的5/7。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要振兴粤东西北,就必须加大倾斜力度,并且新的时期扶持模式也要与原来有所不同,要通过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产业园区的共建等方式,来实现产业在珠三角和东西北的合理分工,打造珠三角总部+东西北制造业基地的模式,而大珠三角经济区就是要让珠三角和东西北之间更加紧密协作。
这其中,“深莞惠+河源、汕尾”大都市区范围包括深圳、河源、惠州、汕尾、和东莞市。大力培育临港基础产业,积极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商贸、会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服务中心。
“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大都市区范围包括广州、佛山、韶关、肇庆、清远和云浮市。强化金融、商贸、文教、科研、会展、通信、信息咨询和旅游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重型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打造全省辐射能力最强的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中心之一。
“珠中江+阳江”大都市区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和阳江市。深化区域分工协作与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交通等一批区域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着力培育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临港工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提高城镇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功能, 打造珠三角地区未来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