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台,河西走廊中部的一座小城,人口仅15万。近年来,在围绕生态文明与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高台进行了生动的实践,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西北内陆新型城镇化样本。
高台历史文化悠久,农耕文明发达,曾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郡县,有着“河西锁钥、五郡咽喉”的称号。今天,高台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历史与自然的优势,探索创新型城市和城镇化建设路径,“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记者日前走进高台县大湖湾生态新区进行了深入了解。
大湖湾生态新区航拍图。李根 摄影
大湖湾生态新区是一个大区域,由新城区、黑河湿地公园和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三部分组成。其中新城区占地面积4500亩。在今天的新城区,新建住房已经拔地而起,人们可以看到新城区与老城区通过一条林木秀美、绿草茵茵的大面积生态绿地连为一体,图书馆、博物馆、游泳馆,学校、文化广电中心、中医院已经投入使用,科技馆等现代化的配套公共设施正在建设。
高台县住建局副局长王爱军告诉记者,高台地广人稀、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流动属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在这样的地区试点建设新型绿色城镇化,就不能像东部和南方人口稠密地区那样采取“就地化”原则,那样的话,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会比较大。所以当地的规划布局和目标是“据点式开发”,即通过集中力量对中心城区进行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功能,满足需求,同时发展与保护并重。比如建设新城区,使城区面积扩大1.5倍,这让原本“绕城而过”的黑河变成了“穿城而过”,区域气候与城市品质也得到提升,充分彰显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特色。
秋日午后时分的黑河城市湿地公园很安静,不远处黑河水缓缓从桥下流过,水面上芦苇荡周围有着成群的鸟类。
王爱军告诉记者,以前这片湿地就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经过开发与治理后成为今天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不仅恢复了湿地本来的面貌,涵养了水源,改善了气候,同时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高台坐落在祁连山与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的绿洲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与湿地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城市湿地公园依黑河而建,利用黑河穿境而过形成的滩涂湿地,成为全国57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记者看到,这一城市湿地公园重点突出了文化、休闲与服务功能,将公园建设与湿地保护与发展紧密结合,让人们走进湿地,亲近自然,让这里成为集湿地展示、休闲娱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样板。
在黑河城市湿地公园,记者向高台县住建局、湿地管理局等单位负责人了解情况。王垚 摄影
高台县湿地管理局副局长裴延礼告诉记者,湿地与生态、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台属于缺水干旱地区,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需要高度关注。为此,湿地管理部门通过及时清理河道垃圾,疏通沟渠,推进节水措施以及加强科研等措施保护湿地健康发展。然而,气候变化、人为影响等因素导致的水源地涵养功能下降、湿地补水困难等也是湿地保护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站在高高的崇文楼上可以远眺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远处绵延的祁连山。这里的湖区地势低洼,水量丰富,候鸟云集,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站。伴随着景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让这里成为发展旅游经济和新兴业态的重要载体。大湖湾旅游文化艺术节、龙舟赛、黑河湿地候鸟摄影艺术节等文化、艺术、体育元素的融入,不仅提高了当地旅游品质,也提升了城市品牌。
今日的高台,依旧不缺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豪情,也兼具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水乡情怀。在这里,以规划先行、全盘布局的思想为引领,以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格局为关键。推进城镇化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生态先行、绿色发展。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正是这么做的。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