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广东省中山市独具特色的“银行一条街”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很难想象这处三家印刷厂的旧址,如今己进驻企业300多家。
“‘三旧’改造是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光荣告诉记者,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的重要措施,“2013年起,‘三旧’改造进入了加快推进落实的黄金五年期。”
城市更新逐年递增
目前,广东省通过“三旧”改造节约用地14.95万亩,节地率达47.26%。
广东厅“三旧”办负责人熊进军介绍,2013年以来,全省完成的改造项目逐年递增:2013年完成改造0.68万亩,2014年完成改造4.22万亩,2015年完成改造4.58万亩,2016年完成改造5.22万亩,今年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1048亿元,完成改造项目5420个、改造面积31.51万亩。
“三旧”改造为广东城市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东莞市莞城区就是深受其益的样本之一。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杰告诉记者,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莞城区作为老城区,发展空间局促、后劲不足,难有较大发展。然而,得益于“三旧”改造,五年来莞城区优环境、上项目、调结构,实现了经济提速与转型加速,多年单位用地GDP、单位土地税收均为全市最高。
通过“三旧”改造,莞城区对联丰创意产业园进行改造升级,入园企业从2011年的86家增至现在的158家,生产总值从约2亿元增至约7亿元。
“五年来,东莞市‘三旧’改造己升级为城市更新2.0版。”刘杰透露,东莞市清溪镇己率先成立了城市更新局。
改造经验全国推广
陈光荣介绍,“三旧”改造政策甫一出台,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探索形成了低效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政策体系,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据了解,现行土地管理政策体系对于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定较少且不成体系。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广东省不断探索“三旧”用地再开发的特点,形成了合理限定改造范围,对拟改造地块标图建库并编制专项规划,统筹有序推进。
采取协议出让等优惠政策,鼓励原土地权利人及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改造,拓宽改造资金来源渠道。允许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难以独立开发的零星土地一并纳入改造范围,实现集中连片改造。允许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历史用地按照用地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政策完善用地手续,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用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改造的综合效益等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做法,妥善解决“三旧”用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吸引了大批社会资金参与改造。
通过开展“三旧”改造,广东省有效开发存量建设用地,既推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了用地布局、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完善了城市功能,又有效保障了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腾笼换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用地空间。
2013年,国土资源部对广东的“三旧”改造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陆续在浙江、辽宁、上海等地推广,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1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经国务院和中央深改组审定的《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全国部署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发工作,这使得广东等地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企业市民共话幸福
“‘三旧’改造目的就是让城市旧貌换新颜,经济得发展、群众得实惠。”陈光荣表示,由广东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制定的《广东省“三旧”改造税收指引》日前已出台,对切实解决“三旧”改造配套税收政策难题、给开发企业以明确预期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年来,“三旧”改造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同时,倒逼原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退二进三”或“优二进三”。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感觉到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在一排排的机械臂和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旁,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介绍,2016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正式在佛高区启动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开启了机器人智能制造新产业。
“‘三旧’改造带动城市更新发展,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在全国的最新综合排名从原来的57名提升至38名。”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局长陈绍文介绍。
“三旧”改造也让民众获益感满满。据悉,在已完成的改造项目中,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有1201个,新增公共绿地0.89万亩;保护与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777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共计4.55万套。而在旧村庄项目实施改造后,村集体平均收入增长了2.46倍。
“五年未回家乡,没想到都找不到北了。”在四川省从事陶瓷生意的袁小文回忆,当年广州市荔湾区西湾路车多路窄,粉尘噪音都很严重。“这次回乡,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上了档次。”
广州猎德村、杨箕村、黄埔古村、红专厂创意园,佛山的祖庙、珠海市富华里、东莞莞城区联丰创意产业园……“三旧”改造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
站在湛江市跨海大桥上眺望,一座座高楼冲入云霄,一条条道路车水马龙。“我就是看中了这片热土才来到这里的。”来自云南的依傣告诉记者。(记者 祝桂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