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于涛:人本视角下的南京城市发展动力与治理应对研究

2017-11-20 16:28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11月19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二十四:“城乡治理改革与创新”举办。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于涛发表题为《安居·乐业·聚人:人本视角下的南京城市发展动力与治理应对研究》的报告。

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于涛

于涛诠释了人本的概念:人本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现阶段“人本” 已不是简单地以人类为中心,而是发展成为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更广义的内容,人本规划要充分、均衡的满足人民安居和乐业的空间需求。

于涛基于历史维度概括出人本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程:指出西方人本规划思潮的演进包括了朴素、世俗、社会、理性、多元的人本主义规划阶段,其特征表现为神本、人本、教本、君本、贵本和民本;而中国人本规划思潮的演进则包括了理性、世俗、社会、集体、和谐的人本主义规划阶段,其特征表现为神本、人本、君本、权本、贵本和民本。东西方人本规划思想虽然在历史进程上有所差异,但殊途同归于民本。

于涛从人本视角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已悄然发生了四大转型:

1、城市发展的主体在变化:从过去的人到现在的人;2、城市发展的方式在变化:从聚资到聚人;3、城市发展的结构在变化:从追求人口规模到质量;4、发展的理念在变化:从轻人本到重人本。

于涛以南京为例阐述了人本视角下城市发展动力提升的治理路径。他指出南京城市发展动力提升面临六大人的困惑:1、常住人口基数较大,但规模增速尚需提高;2、年龄结构总体合理,老龄化、少子化加速;3、中等收入家庭比重大,高收入家庭占比低;4、普通劳动力供给不足,高端人才比例偏低;5、人口素质总体较高,高校毕业生亟需增加;6、人口来源以周边为主,海外人士吸引不足。

于涛分别归纳了南京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群体的构成、爱好和分布等特征以及在安居(生活)空间需求方面的满意度,提出在南京主城应关注养老难和体育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副城应侧重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在外围地区则要重点满足公共交通和商业服务配套的需求;通过gooseeker抓取招聘信息等手段,对高端人才、主流人才和普通劳动力三类群体的乐业(工作)空间需求的满意度做了分析,指出从工作空间区位角度来看满意度主城依托型〉新城依托型〉园区依托型。其中普通劳动力敏感度最高、高端人才群体敏感度最低。而从周边主导功能角度来看满意度“高校+社区”主导型〉社区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其中普通劳动力敏感度最高、主流人才群体敏感度最低。在同对标城市大阪和芝加哥的比较中发现未来南京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在人口规模和素质结构方面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南京未来应以高端人才引领城市发展、主流人才焕发城市活力、普通劳动力保障多样性为目标。南京人的需求未来可能有如下趋势:个性化、品质化、闲暇化、智能化,未来人的规模与增长、人才与创新、民生与供给、环境与品质将是南京城市发展动力的能力、实力、活力和魅力之源。

报告最后,于涛总结了人本视角下城市发展动力提升的六大治理应对路径:文化魅力彰显路径、环境品质提升路径、十年百万留才路径、招新商引智资路径、创新空间重塑路径和融才安居广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基于人本视角准确把握城市中人的空间需求,建设一个更加充分、均衡的城市将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充分保障。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