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专题会议十六:青年专场——规划技术方法与创新

2017-11-20 17:1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7年11月19日上午,在东莞市嘉华酒店四楼F7会议室举行了规划技术方法与创新的青年专场讨论。会议由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副院长袁媛教授主持,特邀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婕教授,山地城乡规划学会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李和平教授,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谭纵波教授作为点评嘉宾。会议以规划技术方法与创新为主题,分为上、下半场,8位国内高校学子相继介绍了研究成果,会后由嘉宾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

主持人 袁 媛(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副院长)

点评嘉宾 周 婕(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点评嘉宾 李和平(学会理事、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教授)

点评嘉宾 谭纵波(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上半场聚焦城市群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宏观研究,既有基于企业组织的视角研究“流空间”和“场空间”的关系,也有基于企业的总部分支、价值区段来比较研究城市群的特征,还包括运用熵权TOPsis的方法构建ISC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城市群的竞争力,以及基于人口的视角来判断区域空间结构和演化等。现场讨论深入热烈,点评专家总体肯定了学子们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提出了建议。周婕副院长高度评价了研究的创新性,认为给城市规划的运用带来了很好的思考;谭纵波教授认为各个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的较好,在支撑规划的决策方面值得肯定,但是建议定量的分析一定要结合定性的判断,定量分析是对依靠经验认知和传统认识的修正,研究要跳出数据来分析原因;李和平秘书长也提醒众学子在选取评价要素和指标上要谨慎,继而要把研究的成果落实到空间政策和规划实践上。

下半场聚焦中微观层面的研究,有研究从生活现象切入到城市高低端劳动力的空间共生与适配分析,有研究则基于空间发展形态探讨中心区开发边界的划定,也有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绿道的控制策略,还有着眼于两个县城的职住平衡差异性研究。相较于上半场的宏观层面研究,下半场更加侧重于新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周婕副院长强调,新的技术要用到原来的体制里,用数据支撑政策才能更好的落实,而对于开发边界要适应现在的体制分级、分类、分强度管控;李和平秘书长表扬了各位学子应用GIS等新技术的精神可嘉,建议要用更多手段补充数据,从更多维度思考问题;谭纵波教授提出要警惕大数据的概念泛滥,应该用更加科学的态度使用工具,不是为了数据而数据,研究中所设定的目标非常关键。

针对各位青年学子的研究成果,点评嘉宾都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和热情的鼓励,大家一致认为这些研究虽然有提升的空间,但是瑕不掩瑜,各位有开展研究的勇气、有质疑的精神、有从微观现象入手开展研究的技术思路、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实属后生可畏。会议上也增加了观众互动的环节,现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入讨论,也为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