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起,南京先后经历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三十多年的时间,南京飞速发展,城市地位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与南京共同成长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其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京第5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于今年7月启动。作为全国15个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之一,南京此次将如何构建符合城市发展特点的城市总体规划?11月22日,南京市规划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的组织情况、主要任务、工作方法等内容,并在会后公布市民调查问卷,开始征集全民意见。
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近期规划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展望远景至2050年。市规划局总规处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本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的组织情况:此次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由南京市委市政府全程组织督导,成立了修编领导小组,南京市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采取部门合作的方式,开展了16个专题研究,25个专项规划,10个行业发展大纲;首次市区联动,12个责任主体(全市11个区以及江北新区)分别编制各区发展规划大纲;“开门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范围更广、对象更全、形式更丰富。
会上,负责本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的市规划局何流总规划师介绍了此次城市总规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
主要任务
1.面向中央事权的城市总体规划
落实国家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山水林田湖和谐共生的理想空间格局;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创新导向的产业布局;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南京都市圈;加强名城保护,强化城市特色;合理配置要素,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2.面向地方事权的城市总体规划细化传导落实
在上报国家总规的基础上,增加地方的下一层级的分区规划或功能区规划,以及全市的专项、专业规划,承接或分解落实上报国家总规的有关内容,经市政府批准成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直接依据。
3.面向管理的城市总体规划信息平台
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信息平台。突出“数字总规”的特点,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建立基于“多规合一”的协同审批平台。在数据平台基础上,向管理和实施延伸,实现部门协同、信息共享、项目审批、评估考核、实施监督、服务群众等功能。
4.面向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机制
在全市对标找差指标体系基础之上,以住建部总规改革试点确定的指标体系为方向,构建符合南京城市发展特点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探索建立“实施—体检(评估)—考核—维护—再实施”的机制:依据5年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重点建设地区,依托多规合一平台,统筹招商投资安排;将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分解至各区、各部门,进行年度体检和考核;逢五年开展评估,对总体规划和信息平台进行动态维护。
探索建立规划传导机制。通过分区、分功能区规划、专项规划,将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分解至各个行政区、各个条线部门,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张蓝图。
探索建立空间管理机制。建立“一线两区”的空间管控制度,制定开发边界内外差异化的管控政策和利益平衡机制;建立“效益导向”的指标分解制度,实现指标增减与地均产出效益挂钩的机制。建设“弹性适应”的空间管理制度,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通过规划“留白”,在空间和功能布局上积极应对。
工作方法
1.突出“科学规划”,强化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
突出战略引领。紧扣十九大精神和两个“百年梦”的要求,在2035和2050年国家两步走战略目标下,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强富美高”的新要求,研判南京承担的国家使命和职能。
强化刚性管控。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发展价值观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严守生态发展底线,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锚固自然生态格局与基底。
突出以人为本。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把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考量,构筑5-10-15分钟生活圈,在指标体系的选取上更加关注市民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注重支路网和慢行通道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创造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2.突出“开门规划”,服务人民诉求
本次总规修编公众参与工作大胆创新,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将公众参与范围从专家、政府、部门拓展至企业、市民,推动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评价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规划水平。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公众参与也全面启动。自7月中旬以来,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研工作正式开始。迄今为止,面向专业部门(政策、省直部门、经济、人才、空间相关、社会民生等)、各区及平台(区各部门、镇街领导、区内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新城、重点街镇)开展了近百场调研座谈,此外还展开了在宁规划老专家、创新企业与科创人才、创业大学生、旅游管理部门及企业、国际人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题座谈。
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范围,通过座谈、网络、新媒体、问卷调查、现场展示等形式,形成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格局。在成果编制完成后,按程序进行公示,多渠道采集公众建议,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规划水平。
与此同时,强调专家咨询论证、人大政协、专业部门参与和充分吸收“民智”相结合。本轮总规修编建立了由专家顾问组、领衔专家和咨询专家组成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强化规划编制的专业支撑。在总规修编过程中,充分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在最终总规成果上报之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3.突出“共同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联合各委办局、各区,建立“共同规划”机制,各区、各部门全过程、深层次参与总规修编,实现共同调研形成问题共识、共同研究达成目标共识、共同参与达成规划共识三大目标,促进市区多规合一、部门多规合一。
对于本轮城市总规修编的进度安排,相关负责人在通气会上也给出答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今年7月份启动以来至今年年底,完成总规改革的试点工作;第二阶段是从2018年开始,确定面向全市实施的总体规划,包括各部门的专项规划以及各区发展规划大纲。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