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长三角城市群,如何瞄准高质量发展

2018-01-26 09:5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上海本周进入“两会”时间。构筑战略优势,打响四大品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如何再出发?请关注“上海两会”观察系列评论。

1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参加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专题会议时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到了全面深化的阶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市场开放六个方面加强聚焦,深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的“两会”上,专题研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并不多见。长期以来,上海被视作中国经济的龙头,是周边城市纷纷借鉴的范例。这一现象凸显出上海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是产业部署中的同质化问题。各大城市无一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缺乏协同,就有可能出现产业同构和同质发展的趋势。如此一来,长三角城市将难以在整体上聚集优势要素,获取区域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市场一体化要求与地区行政需求之间的问题。各地区的发展优势、特色各不相同,若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大城市之间的行政工作不能建立有效地沟通协调机制,就难以打破区域阻隔,形成一体化的“大公共服务”格局。

破解上述问题,就需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共同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理应打好主动仗。去年12月6日至7日,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应勇率领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先后来到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浙江杭州,深入学习兄弟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一路走、一路看,收获满满。在安徽科大讯飞公司,代表团成员再次更新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在江苏政务服务中心,感受工作人员甘当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在浙江云栖小镇,大家思考如何提高创新浓度,形成创新的“场效应”……

不囿于往日的辉煌与成就,率先走出去,上海释放出足够清晰与明确的信号。正如李强书记所言,要充分认识上海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加强区域协同,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离不开区域协同发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全面深化的阶段。

上海对自身判断有的放矢,显示出开阔的眼界。总结世界主要城市群建设经验可以发现,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与市场,构建统一的区域治理机制,方能不断增加发展活力与后劲。以美国最大的“纽约都市圈”为例:纽约是金融、贸易功能独占鳌头,费城重化工业比较发达,波士顿的微电子工业比较突出,而巴尔的摩有色金属和冶炼工业地位十分重要,华盛顿则保持首都功能所赋予的浓重政治中心色彩。

更重要的是,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还承担着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多项国家战略,因此上海必须对标世界城市,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为国家作出贡献,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辐射功能。

如何服务、辐射长三角?以科技为例,上海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基石,也为长三角中小企业提供了厚实的资源。由上海市科委牵头,以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等为依托的“长三角技术转移系统”于2011年开始试运行,如今,长三角技术交易网络体系已然成型。据统计,2009年至2017年,上海向浙江、江苏、安徽累计输出技术总计23773项,累计成交金额达311.94亿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和城市治理等独特优势,会服务到更多兄弟省市。

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是要成为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共同体。聚焦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让重要改革试点、改革举措的成果率先在长三角复制推广,放大改革叠加效应,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