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关中平原城市群正式加入这一行列。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国家第9个中心城市。
2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表示,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且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西北地区发展的引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颇为引人关注。
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
关中平原区域优势
《规划》显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 5 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下辖1区3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下辖1区1市6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下辖1区4县和庆阳市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
自古以来,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目前,该区域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具备了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
尤其是关中平原的科教资源、军工科技等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拥有普通高校99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两院院士64人,各类科研机构1100多家。
就目前来看,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宝鸡、临汾、天水等市的城区常住人 口接近百万。2016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5.06%。
不过,关中平原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例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数量总体不足。西安与东部特大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群内部中小城市发展相对偏弱,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 72 个,分布较为稀疏,分工协作不够紧密。
同时,区域内创新潜力有待深入发挥,成果就地转化水平不高;开放合作层次不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也比较明显。
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
引领大西北发展
为此,《规划》提出,关中平原城市群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对第一财经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定位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这凸显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性。陕西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不论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是在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中,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从区域布局上来说,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与成渝城市群并列的国家级城市群,其一大要义在于让西北和西南齐头并进,把整个西部发展起来。成渝城市群要带动整个大西南的发展,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是要带动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
根据《规划》,未来关中平原城市群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在五大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即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在空间布局上,关中平原城市群未来将强化西安的服务辐射功能,加快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总体格局,提高空间发展凝聚力。
这其中,“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 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一轴”即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的主轴线,通过强化西安的综合枢纽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宝鸡、渭南、杨凌、天水等重要节点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城市分工协作,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带和城镇集聚带。“三带”即包茂发展带、京昆发展带、福银发展带。
在产业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发挥科教人才、国防军工和特色产业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关中平原城市群追赶超越夯实产业基础。
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也正是西安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要重点着力的方向。武岳峰资本创始合伙人武平去年8月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在过去,西安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军工企业,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制造业。未来,西安能否针对高端新兴产业这方面做些布局将会显得十分重要,他认为,目前西安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产业方面的优势明显,但是市场化的产业不可能涉足所有领域,西安需要有自己的专注和自己的专业。
西安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西安是整个西北大区的中心和龙头。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继续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西安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托管。
《规划》也表示,要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西安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由此,西安正式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也成为了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2010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
进入2016年后,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加快。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张宝通说,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城市,是西北大区的中心,它进入到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对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带动整个大西部的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中,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铁网络的建设将加快人口、经济要素向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的集聚。根据《规划》,未来关中平原将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推进银川—西安、西安—十堰、西安—重庆等高速铁路的建设。
厦门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丁长发分析,目前“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建设将加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使资金、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向西安集聚。西安拥有不少高校和人才,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服务,充分发挥高教优势,西安的发展潜力很大。
在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关中平原还将做强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提升宝鸡、铜川、渭南、杨凌、 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重要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