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长三角城镇化提升路径及智能支持研究”项目启动

2014-08-21 16:40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艾娇

作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区域合作专题,由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牵头的“长三角城镇化提升路径及智能支持研究”,近日在同济大学召开项目启动推进会,来自长三角城市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的一批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区域合作专题实施方案。

与会专家认为,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的后期,依然面临着能源资源环境制约、人口半城镇化、产业升级缺乏动力、城市智能管理不足、城镇化制度保障缺失等主要难题。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下一轮发展的核心,首先需要平衡和克服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其次需要找出一条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促进整体区域的提升,进而推动长三角区域走向健康的稳定城镇化阶段。

同济大学副校长、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志强教授在会上表示,长三角城镇群在全国乃至世界城镇群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展开新型城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三角地区环境资源有限且面临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急需走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拟选择10个长三角地区示范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研究样本,希望协同专家们的力量,共同形成该课题的系统框架和研究思路。

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亚雷教授介绍了“长三角城镇化提升路径及智能支持研究”这一专题的重点研究任务及预期目标。该专题将重点开展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协同提升研究、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长三角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智能协同研究,建立长三角城市地方领导培训机制,创建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确保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要素具有良好流动性,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指出,长三角新型城镇化要提出新的规划理念,要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有具体步骤地推进研究;要在指标体系方面有所创新,构建环境和人群等的城镇化评估体系,公正客观地评价城市发展,对样板案例积极推广,对在新型城镇化上走偏的城市发出警戒。

会上,安徽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和平介绍了公司的产业合作模式。江苏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韦向东指出,如何发挥产业协同作用这一命题着落点非常准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汪枫认为,在长三角城镇化发展中应同时考虑交通信息化的协同功能、交通与城市人口环境的协同、城市管理方面与其他要素的协同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处长朱俊建议,要突出长三角的区域特点,要注重对不同城镇化质量的城市分类研究。上海市环保局副处长王强认为,长三角区域发展首先是整体规划布局问题,其次是产业人口问题,最后才是微观层面的环境治理与管理问题。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戴星翼指出,本次研究对象是长三角整个区域,要寻求较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建议,首先要明确如何划分研究区域,其次要对典型地区特别是城市跨界地区重点研究,此外还应加入区域中重大基础设施部分研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指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研究定位。

旨在深入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现有成员城市达三十个,包括沪苏浙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安徽部分地级以上城市。根据当前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与新要求,今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设立“新型城镇化专业委员会”,由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协调会还设立了“长三角城镇化提升主要路径及智能支持研究”专题,由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牵头,长三角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城市共同参与。专家表示,研究为下一阶段推进区域合作和长三角城市互动,促进城乡创新转型、城镇化智能提升,全面提高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了积极探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