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推动城市群建设可持续发展

2018-03-05 15: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楠 王广禄

新时代,我国城市群建设进程逐渐加快。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城市群建设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应如何建设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提到,自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以来,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地位逐渐明确,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国内发展水平最高的五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些城市群不仅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互联网与物联网高度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迈向经济全球化、向国际接轨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国内主要动力来源。”成长春说。

除了这五大城市群,近年来,我国又兴起了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新兴城市群的兴起是城市发展自发演进与行政力量建构的共同结果。”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凯南表示,近年来,我国经历了高速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场发育不断完善,城市与城市间的有机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群战略通过城市组团发展,促进城市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推进城市间市场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降低了城市间资源流通的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了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

发展新型跨城市经济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新任务的提出,我国城市群建设的理念、模式和路径等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下一步城市群的概念将有所调整,广域的城市群和狭域的城市群之间的差异也将淡化,并将在融合的大趋势下逐步向都市连绵区或新型跨城市经济系统发展。城市以及由共同利益联结在一起的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性会越来越强。为此,更需要关注城市群的本质和新时代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力量。”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赵光远在接受采访时说。

关于城市群的本质,赵光远认为,必须看到城市群发展的“三元驱动”:人口的集聚、资本的联系和文化的保障。正是人口、资本和文化在不同层面的结合,形成了市场机制下的人才、制度、政策、战略、定位等具体支撑城市群发展的各种因素。

黄凯南认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城市间如何更紧密地联系以及更高效地协同互动。城市群发展的目的是优化产业的布局,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城市群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更高效的创新。世界各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具有空间的扩散效应。促进城市间创新要素的流动,能够推动产业发展,使城市群的发展走在良性、可持续的道路上。

形成发展的合力

谈及如何深度推进城市群发展,成长春认为,从总体上讲,要在城市群的发展中实现协调性均衡,而非部分城市的繁荣;要加大各级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合作,形成发展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展开基于产业链的产业分工。

在赵光远看来,除了必须意识到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关系和首位城市发展在城市群发展中的重要性外,还必须关注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宏观政策的影响。具体而言,城市群发展应抓住资本、环境、创新、地理以及政府五大关键因素。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发达城市群都有完善的资本和金融体系,资本成为撬动全社会各种要素的关键,而环境则是留住资本、提升效益,保障城市群各城市间和而不同、竞合有序的力量。创新的能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是衡量城市群的重要指标。”赵光远告诉记者,当前,新机制、新技术、新理念等正在重塑城市地理格局,自然条件对城市群的影响不断被剥弱,城市群的外延式扩张也正不断地削弱其核心区域的引力,产业功能与居住功能交错分布也正在不断挑战原有的城市群模式,这都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然地理。“另外,政府的力量也不容忽视。让城市政府更有动力、更有活力、更有战略、更有特色、更有合力地参与和主导城市群的发展,是保持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建设好相应的政治保障和治理体系,则应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记者 吴楠 王广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