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上海2040总体规划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多多待解决

2014-08-22 09:30 来源:新华网

外来人口

此次调研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偏远的郊区往往经济不发达,但自然环境保护得比较好;而近郊的一些地区尽管工业化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但环境保护则相对较差,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关系,也是今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道题目。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夏丽萍认为,郊区的生态环境是整个上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也是一种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实施机制上做相应的调整。”

夏丽萍举例说,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往往还是更多看重经济指标,这对于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地方来说,很容易会把发展产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考虑,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环境好的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村里,大家考虑最多的就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改善收入水平。今后是否可以对考核指标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同时通过政策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反哺,让那些为维护上海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郊区地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些村、镇也根据自身的特色,选择合适的平台,想办法组织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农业经营适应新的环境,“这些还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

夏丽萍表示,对郊区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也应该有所考虑,比如如何让他们更有归属感、社区感,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维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减少或杜绝将垃圾自觉、不自觉地扔入河道等行为。

保护历史

此次调研除了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产业、人口状况等重点内容外,郊区各地的历史文化、景观风貌也被列入其中。不过,从调研初步汇总的情况看,郊区的古树名木还是保留得较多,但历史建筑大多拆除。现存不多的几处也已经破败。

近年来镇与镇之间的合并,通过两镇合一、三镇合一等措施,整合资源,谋求发展。但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撤制镇在公共服务方面有所弱化,有的镇变成了社区或者是居委会,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配置减少了,也使得当地的一些历史建筑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维护。

虽然有名家大宅的村落不多,但不少地方的江南水乡村落景观仍保存得较为完好。青浦西面的一些村庄沿水系展开,居民沿河而居,街道、桥梁、院落和建筑尺度宜人,民居整体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大多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

张玉鑫表示,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调研,对郊区城镇化过程中,现有的村落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保护、保留的对象。

除了村落,郊区的一些民俗也引起了调研团队的关注。像金山中宏村的农民画、青浦的田歌(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唱的歌曲,现在还有田歌队)等。在青浦商榻,调研人员还遇到了一位当地从事“阿婆茶”活动的艺人,她希望调研人员对这一民间传统给予关注。阿婆茶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社交活动,流传了800多年,由于聚在一起喝茶的都是当了婆婆的妇女,所以得名阿婆茶,已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有底了”

此次调研郊区各区分别设一个工作组,下设若干小组,总计有30多个调研小组。调研小组的成员除了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已有工作人员外,还有来自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南京林业大学等五所高校的规划和建筑专业的实习生和该院的新进员工。

除了对镇(乡)、行政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村庄的医院、学校、体育、文化、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与居住人口的关系,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电信网络等的普及情况,以及本地居民收入、劳动就业、企业经营、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的实际状况外,还对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进行了走访,察看当地的环境、建筑,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仅青浦区的4个调研小组就完成了对182个行政村的调研,以及1900个自然村的走访。

2/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