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打造重点城市群 江苏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2018-03-08 14:11 来源:新华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定为2018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导向。江苏致力于实施重点城市群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常住人口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当前,江苏正以新作为,努力交出城乡建设高质量的“江苏答卷”。

以“城市群”打造江苏未来发展脊梁

江苏沿江地区以占全省1/3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省1/2的常住人口和3/4的GDP,城镇化水平高达72%,分布着9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是高度城镇化地区。从发展阶段看,这一区域人口集聚、城镇密度、经济集中度堪比英国东南部城市群、德国莱茵-鲁尔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等国际城市群,且江苏沿江地区的人均 GDP、人口密度、大城市密度等指标均远高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是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关键区域。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了“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目的正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抓住国家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等发展新机遇,跨江联动,将业已形成基础的八市沿江紧凑城市群和全球城市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共建形成全球城市区域。“就江苏发展而言,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是苏南苏中跨江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苏中苏北绿色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必将成为江苏未来发展的脊梁。”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城市区域、长三角经济向中西部辐射的增长极、江苏带动全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这一目标确立后,江苏以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抓手,会同沿江八市组织开展“沿江两岸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深化研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和城乡品质共同提升。组织临沪地区跨界协调专题研究,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主动对接苏沪轨道快线和道路衔接方案、跨界风景绿道共建等。

编制《宁镇扬一体化空间协调规划》,促进宁镇扬三市协同发展。

同时编制的《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高度关注该区域空间特色彰显,宁镇扬凸显“大江风貌、山水城林一体”,沿江下游突出“平山远水、小桥流水人家”,江海交汇段打造“滨海沿江、城河江海相依”。在此基础上,指导沿江八市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推动城市特色魅力空间构建。

高铁环线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也进一步加强,助推跨江融合、联动发展。“江苏沿江分布着9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5个50万人口以上中等城市和15个小城市,形成了城镇密集紧凑、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周岚说,但同时应看到现有城镇间联系的紧密度不够,因此跨江高铁环线对城市群集成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江苏编制《沿江高铁枢纽周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努力使高铁枢纽对城市发展带动的作用达到综合最优。

沿江生态廊道及绿道风景路规划已启动编制,将推动“大江风光、人文绿廊”的特色廊道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落到实处,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以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长周铁根说,他经常思考三个问题:如何把徐州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打破跟随发展思维模式和传统路径依赖,闯出一条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路子?如何抓住机遇通过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来实现弯道超车?

“这其中,须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系,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更加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他表示,大力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必须坚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在打造中心城市上,从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高能级等方面补齐短板,大力提升城市经济首位度、功能首位度、公共服务首位度,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力,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努力建设让市民自豪幸福的中心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马庄村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我们制定乡村振兴具体行动计划,认真总结推广马庄经验,推动乡村生活城镇化、生产现代化、环境生态化、服务标准化,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

徐州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只是江苏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江苏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去年又率先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率先实践。以乡村物质空间环境改善为触媒,带动了社会资源不断流入乡村,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修复、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应。

江苏计划到2022年前,创建500个特色田园乡村,有效保护1000个省级传统村落,建设10000个左右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到2035年前,引导有条件的规划发展村庄创建为特色田园乡村,其它规划发展村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庄。到2050年,城镇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相对均衡,城乡高度融合;到那时,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交通保障夯实城乡建设高质量之基

去年12月,溧阳1号公路建成,这条全长350公里、带领游客畅游全域的旅游公路,成为推动美丽安全的“四好农村路”的生动缩影。全国人大代表、溧阳市市长徐华勤介绍,1号公路内涵丰富,既是“生态1号”,更好地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也是“旅游1号”,构建“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大旅游”格局;“富民1号”,打通富民强村新渠道;“文化1号”,在道路沿线建设公路驿站,既供游人休憩,也传播地域特色文化。今年,江苏全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桥梁800座。通过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均等化,持续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让农村百姓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交通,是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着眼长远、以我为主,全面加强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高铁、航空、港口、过江通道、管道、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要在提升通达程度、提高标准上下功夫,推动各类交通无缝对接,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着力交通保障,夯实城乡高质量建设之基。翻看计划表,江苏已经行动起来——“十三五”期间,着力建成定位合理、功能完善的民用机场体系,类型多样、服务广泛的通用航空体系,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航空产业体系;对现有“井”字型、网格化的铁路网进行优化提升,强化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状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全省铁路布局;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加快完善千吨级航道网络,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

“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介绍,我省今年计划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160亿元,较去年实际完成投资增长5.2%;在优化投资结构方面,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补短板、强优势”以及“江北突破、江南优化”等要求,突出加快推进高铁和过江通道建设,推动机场、港口资源整合,完善公路网络,强化南京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南京首位度。放眼未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脚步越迈越快。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付 奇 汪晓霞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