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以世界级湾区城市群视野布局大交通 打造60分钟“通勤圈”中山如何演绎珠西“枢纽”

2018-03-22 11:29 来源:南方网 作者:罗丽娟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罗丽娟)伶仃洋畔,翠亨新区马鞍岛。

在中山客运港码头东移项目施工现场,巨型起重机正在繁忙作业。2019年年底,这里将建成中山新的客运码头,届时,深中水上巴士的航程将从现在的21海里缩短至13海里,航行时间将减少至28分钟。

对岸,距离深圳机场福永货运码头7公里的水域上,深中通道项目西人工岛进入陆域形成阶段。今年上半年,深中通道项目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未来从深圳至中山2小时的车程将缩短为20分钟。

水、陆交汇,深中距离正进一步缩短;东、西协同,珠三角两岸的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

车行天下,物畅其流。作为处于大湾区城市群几何中心的中山市,如何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圈、创新圈、生活圈,扮演好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角色尤为关键。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中山市正加快推进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客运港口等在内的立体交通项目,为开放中山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支撑。

1. 撑起粤港澳大湾区的“珠西脊梁”

今年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长期关注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在履职过程中,他发现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给珠江东、西两岸的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挑战。

在研究其他世界级湾区城市发展情况的过程中,梁士伦注意到轨道交通与高速路的重要性:“以纽约湾区为例,核心区和新泽西之间隔着哈德逊河,河岸线有60公里,其间分布有5条跨河通道、3条跨河铁路通道。”有资料显示,纽约湾区的通路间距是7.5公里,核心区通路间距仅为3.3公里。

相较而言,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交通设施比较薄弱,目前通路平均间距近60公里。“即使算上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以及仍在规划的深茂铁路、深珠城际等轨道设施,间距也在14公里左右。”梁士伦说,目前几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在推进,但跨江通道从谋划到建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目前已经确定的项目远不能支撑珠江东、西两岸通行的实际需求。他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建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要尽早谋划公路、铁路、水路等在内的多方位、多种形式交通设施,为打造世界级大湾区提供支撑。

跟珠江东岸相比,珠江西岸的交通情况确实存在不少短板:受珠江口影响,珠江西岸城市缺乏与珠江东岸高速通道的直接对接,对外公路体系有待完善;轨道交通相对薄弱,尽管目前广珠城际可以开通国铁长途列车,但是受广珠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限制,国家长途客运铁路的服务能力还不够强,难以达到区域性铁路枢纽的要求。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香港举行。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被视为其中重要举措。根据协议,粤港澳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背景下的中山,不会再错过新一轮的大交通建设。当前,中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交通建设,根据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重塑区位优势,撑起粤港澳大湾区的“珠西脊梁”。

2. 6年内将新建成6条高速路

江风徐来,艳阳高照。2017年5月1日,一个相当于13层楼高、直径相当于1个国际标准篮球场、重量等同于20架空载的波音737客机的钢圆筒,在一艘4000吨大型起重船配套专用振沉设备辅助下,于深圳机场福永码头附近水域进行振沉。

这是举世瞩目的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的振沉施工,标志着深中通道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实体工程施工阶段。

一个世界级超级工程正从图纸走向现实,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上演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交通建设潮。

根据“外连内畅、多方式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中山市结合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建设计划,从项目的重要度和针对性方面梳理出三年建设计划,并从项目的迫切性、可实施性等方面将纳入三年建设计划的项目分为刚性项目和弹性项目两大部分。其中,纳入三年建设计划刚性项目共计32个,三年期间总投资估算为500.3亿元,对接周边城市的高快速通道项目16个,深中通道(中山段)、中开高速公路(中山段)等,三年期间总投资估算为310.4亿元。

根据规划,至2024年前,中山将新建成高速公路6条,分别为广中江高速、深中通道、中开高速、香海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形成“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和“三环十二射”干线公路网络。在加快与周边城市对接道路的建设方面,中山提出要打造成为国家公路主枢纽目标,构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普通道路的多层次对外公路网络:向北全面加强与广州市、佛山市的交通衔接,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圈,并加强与粤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向东通过深中通道,加强与珠江东岸以及粤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向南通过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港珠澳大桥等,加强与珠海、香港、澳门的交通联系;向西通过中开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加强与江门以及粤西地区的交通联系。

届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腹地的中山,将与湾区各市全面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市内交通方面实现主城区到各镇区半小时通达,实现“外连内畅”的目标。

3. 打造连接欧洲快线的物流园

2017年1月5日早上8时07分,D2808次列车驶入中山站,3分钟后载客出发开往贵阳北方向,标志着中山市正式进入高铁新时代。

在中山市的最北端黄圃港附近,一条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国家货运铁路南沙港铁路于此开设黄圃站,依托轨道连接线工程,黄圃铁路国际物流园的集装箱将可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欧洲、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除高速公路外,轨道交通、港口建设正成为中山加速推进与周边城市联系的“快捷通道”。

目前,途经中山市的深茂铁路(深圳—中山—江门段)项目经争取已提升为高铁标准,正处于可研修编完善阶段,省市明确借深茂铁路建设契机,要重点打造与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相匹配的中山站大型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利用深茂铁路这个国家一级货运铁路,中山开始谋划建设集铁路、水运、公路等于一体的“中山黄圃站国际物流园”,打造连接欧洲快线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及其铁路专用线。此外,广州、中山正携手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中山市“2218”轨道交通网也将市内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港口码头方面,计划建成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枢纽,目前新码头已开工建设。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新客运码头主要经营中山至香港、澳门、深圳的高速客轮航线,主要为珠三角西部、港澳及珠江东岸提供快捷服务。

根据市交通部门预测,到2030年,中山港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55万人次,中山港至深圳福永、蛇口、澳门新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拓展中山到珠三角各地市的水路客运市场。除继续保留至香港(分香港国际码头、香港中港城)的航线外,新客运码头还计划开通至澳门(机场)、深圳蛇口码头、深圳福永码头的航线,未来将成为珠江口西岸前往3大国际机场的重要水路客运枢纽。

中山交通规划

现状

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截至2016年12月,中山市公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路网总密度约180公里/百平方公里,跃居全省前列。

其中有4条高速:高速公路分别为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中江高速和西部沿海高速,呈“两纵两横”布局,里程为158.9公里。

未来

打造“外连内畅”交通网

轨道交通

立足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规划建设“2218”轨道交通网

2:2条国铁,包括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

2:2条城际轨道,包括广珠城际、广州经中山至澳门高快速轨道(即谋划中的广中澳高铁)

1:1个轨道综合交通枢纽

8:7条城市轨道及1个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

高速公路

形成“四纵五横”网络

四纵:包括广澳高速、广珠西线、东部外环高速、西部外环高速

五横:中开高速、中江高速、广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向海大桥高速

干线公路

加强与周边城市联系

向北:全面加强与广州市、佛山市的交通衔接,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圈,并加强与粤北地区的交通联系

向东:通过深中通道,加强与珠江东岸以及粤东地区的交通联系

向南:通过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港珠澳大桥等,加强与珠海、香港、澳门的交通联系

向西:通过中开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加强与江门以及粤西地区的交通联系

记者观察

从新“深中速度”

看新“中山速度”

实现深中通道“半小时速度”的诉求有多迫切?

2017年8月18日,位于伶仃洋两岸的中山港码头和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迎来水上巴士首航。

——跨越21海里,航线结束了中山到深圳水上没有直航路线的历史。

——航行时间45分钟,深中两地的交通时间比原有的公路出行方式至少减少了一半。

“深中速度”迈入了新阶段。

中山与深圳的交通对接不仅代表着两市的互联互通,对于珠江东、西两岸的资源要素对接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广佛同城的路径,窥见两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在环境治理、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文化共融、民生等领域的合作与对接是如何走向纵深的。

作为互联互通基础的交通项目,在广佛的“双城记”中唱得尤为精彩。

以地铁为例,2010年开通的广佛地铁,开创了国内跨城地铁的先河。到2017年,广州、佛山有8条地铁项目在建或者列入规划,这放在国内跨市地铁项目领域都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数字。交通互联直接推动生活互融、产业互动、要素互换。有报道称,仅仅在千灯湖所在的南海区,就有超过70万广州人在此居住生活,超1200家广州企业入驻。

深中通道在改写深中速度的同时,也在重塑中山的区位优势。一个标志是,深中通道立项前后三个月内,中山周边城市主动与中山市签订区域交通一体化协议,并积极参与协调跨区域干线路网对接事宜。

而中山需要追问的是,区位优势确立后,如何避免陷入“过道经济”的尴尬?

东岸,深圳在布局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广州拥有强大的高教资源。

西岸,珠海成为港珠澳大桥的接驳点,粤西启动新一轮大发展。

置身地理中心,如何调配资本与智力资源,实现与这些地区创新技术与产业、现实生产力的对接?

将发展框架拉大,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从大湾区的交通功能定位来看,香港、广州机场国际性航空枢纽的地位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广东将全力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提升国际中转功能;加快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积极发展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空客货运输网络。与这些机场构建快速交通网络,对于中山来说也是一个对接国际资源的机遇。

“新中山速度”也在形成。

民营经济基础扎实,中山拥有强大的实体经济,这是创新产业化和硬件化的基础,也是中山对接深圳创新资源的基础。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设,必将有一部分产业配套功能要转移到中山。位于深中通道西岸登陆点的东部组团,与深圳进行产业对接的消息频传:与深圳科技工业园进行深度合作,计划共建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翠亨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华讯方舟、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高技术项目落户翠亨新区,协同创新走出新路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