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王福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的政策着力点应围绕粤港澳三地如何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上,也要关注到标准对接、资质互认、民生对接和税制改革上。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在即,融合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
在4月12日广州举办的2018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暨2018“一带一路”金融投资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突破机制体制、实现互联互通,成为热点议题。
在多数专家看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与特点,又是大湾区融合的难点与痛点所在。
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的政策着力点应围绕粤港澳三地如何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上,也要关注到标准对接、资质互认、民生对接和税制改革上。
基础设施与产业深度融合
随着经济联系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建设被提上日程。
据了解,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市在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了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广东省长马兴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础坚实,潜力巨大,湾区有把握有信心打造成世界级大湾区。未来,广东将进一步落实中央部署、密切与港澳合作,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看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发展和深度融合的前提。“比如,交通的互联互通才能带来人心的相通。”
而实际上,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团开放日上,马兴瑞就透露,在即将发布的粤港澳发展规划方案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
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在内的重大项目将于未来数年间落成启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广东省发改委已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编制工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在多位专家看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还要依赖产业深度融合。
王福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创设一种新机制。
“要保持港澳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创新港澳自身的造血功能。这就必须依靠打开发展空间,无论是物理还是成长空间。”他建议,港澳要很好地融合进珠三角的产业链条中去,通过产业链条融合实现深度融合,推动互联互通、共建优质生活圈。
波士顿咨询集团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周园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要从零散产业的布局变为系统性产业链的融合式发展布局。他拿深圳和广州举例,广州属于链状产业布局,深圳处于云状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要实现链状与云状产业互联互通,互相促进企业发展。
他还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下个阶段要发展复合型产业,通过交叉学科,发展跨界新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存在这样的可能。
“我们的电子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都属于复合型产业,这是未来中国产业创新的重要课题。”周园认为。
找到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
粤港澳三地,在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上确实存在差异,因此,当前各类要素仍难以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这些难题亟待破解。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认为,湾区自然形成、产业的联系很多都是要依照市场来决定,粤港澳大湾区也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在出台政策干预粤港澳大湾区时,考虑留出市场的空间。“粤港澳三地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政府的规划或者设计就应该是粗线条,给市场留出发展空间。如果把这个空间全部填满、规划特别细,恰恰违背了我们这个市场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理解。”
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副区长黄凯旋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市场和政府是分不开的关系,要考虑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的配套。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考虑谁主谁次的问题,经济功能虽然是最主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政治的功能。以广州天河为例,四大主导产业中,金融业、商业服务占了GDP的60%,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迅速,实现了超过30%的增速。这归功于天河出台的“1+1+8”的扶持政策。这就体现了政府在引导传统产业向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如果单纯让市场来配置,而政府不调控的话,资源有可能就会向房地产等产业集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一定要把资源配置通过政策的手段引导实现。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黄凯旋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