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4月,出现在新华社消息中的这8个字昭示了雄安新区设立的重大意义。一年多以来,这一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吸引着各方的目光。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在雄安这张白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经过精心规划,遵循一张蓝图。将顶层设计做到极致的雄安新区规划,是各方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
“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如今,雄安新区的蓝图已经展开,人们可以从中一窥这座“未来之城”的模样。
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作出批复,同意实施这一规划,雄安新区迎来高标准建设开局的起步时刻。
从未来雄安新区会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到哪些产业会落户雄安、雄安会承接哪些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再到普通人关心的交通、住房问题如何解决,这份蓝图都给出了答案,一座荷塘苇海、城绿交融、创新驱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跃然纸上。
随着蓝图的绘就,作为雄安新区建设重要一环的企业也将迎来落笔时刻。过去一年多以来,哪些企业已经来到雄安?它们在雄安进行了怎样的布局?未来它们又将如何抓住机遇?
从一年多以前的擘画,到如今迎来起步时刻,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未来将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任何涉及雄安新区的事,都要作为大事、特事来办”
2018年2月22日,春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于雄安未来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4月21日,《纲要》获批后第一时间,河北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举全省之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雄安、怎样建设雄安等重大问题。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要把握六个方面的要求,即要深刻把握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特色要求、空间布局、城市风貌、产业发展方向和创造雄安质量。
“任何涉及雄安新区的事,都要作为大事、特事来办,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坚决防止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王东峰说。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省长许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决策,真正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高标准指标体系带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决定高质量。着眼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我们正研究制定‘雄安质量’标准体系。比如智能城市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产业能耗标准等,都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就是要以一流的标准引领一流的建设、一流的发展,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标杆。”许勤说。
雄安未来建成什么样?组团式布局的生态之城
如何规避大城市病?组团式发展,不“一口气吃一个大胖子”
《纲要》的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至2035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一主、五辅、多节点”将构成雄安新区的空间布局。“一主”即起步区,位于容城、安新两县的交界区域,是新区的主城区,会建设5个城市组团;“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5个外围组团,全面提质扩容雄县、容城两个县城,优化调整安新县城;“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
无单一中心、不“摊大饼”、避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纲要》提出了组团式发展的理念。
《纲要》显示,雄安新区起步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起步区呈现“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至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
“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我们希望用一种更好的发展模式来避免大城市病。”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李晓江所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是对雄安新区规划编制给予了具体指导的单位之一。李晓江表示,在规划中,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进行组团式的空间布局。这种组团并非功能组团,而是多功能综合组团。每个组团里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形成完整功能分区的同时避免大城市病。
“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纲要》还对新区开发强度作出框定,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我们一直反对过早讨论建立多少级别人口的城市。”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在发展的目标上,我们没有像上一轮追求规模的城市发展模式,‘一口气吃一个大胖子’。根据中央的要求,起步区就100平方公里,就踏踏实实把这100平方公里干好。”
杨保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雄安的开发把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度,“度”就是开发量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未来的雄安虽然有约2000平方公里,但是蓝绿空间占了70%,真正的城乡建设占30%以内。这样整个生态系统是健康的、有序的、安全的。而城市在这个绿色的环境中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打造“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的城区生态环境
建设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是雄安新区规划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根据《纲要》,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新区将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
《纲要》提出,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流水不腐,让水动起来,才有活力,恢复‘华北之肾’的功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说。
《纲要》发布之前,白洋淀迎来了10年来最大规模补水。从4月5日开始,王快和西大洋水库联手放水43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计划放水1亿立方米,近1.5亿立方米清水擦亮华北明珠。
据悉,未来通过实施搬迁、清淤、治河、补水等手段,白洋淀淀区面积将由目前的171平方公里逐步恢复到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至7米。水面更广、水质更清,逐步恢复它“华北之肾”的功能。
雄安未来的生活有多便捷?宜居宜业的人本之城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要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功能疏解转移。”新区规划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如此强调。
“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在雄安未来的某一时刻,在树荫下,在蝉声鸣叫中,老人给儿孙讲着雄安的故事。”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副省长、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说。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100%
根据《纲要》,雄安将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承担国际交往功能,承办国内大型活动,承接北京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疏解;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绿地公园和公交枢纽布局,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社区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生活服务功能。
按照规划,“社区—邻里—街坊”的社区服务体系使雄安新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到100%。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商场、便民市场步行10分钟可达,到幼儿园、便利店、卫生服务站等场所步行只需5分钟。
“一座千年之城,一座示范性创新之城,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这个城市靠什么人建。”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当下,城镇化、工业化已经进入下半场,传统的“建了城就有产业、有了产业就有人”的城镇化逻辑不再适用。下半场的逻辑是,吸引人的城市才能有产业,才能有经济的繁荣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这样的城市,核心是如何吸引人,人如何能够宜居宜业,继而才有产业的发展,城市创新活力的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一些北京一流的教育设施要落户雄安,而且将来顶尖的大学要在雄安办分校、分院、研究中心。雄安的目标是,一般的社会服务水平不会低于北京,优质的社会服务水平要高于北京。
按照《纲要》,雄安将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培育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承接北京高校疏解,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之初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我们在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了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产生的各种需求,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服务同步。新区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李晓江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民众已经发展成为中等收入的人群。所谓的白领、新兴中产阶层,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他们对城市的选择,左右着我们的规划。城市吸引来人群,企业跟着人才走,城市才会繁荣。”
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
《纲要》提出,雄安新区还将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什么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就是在钢筋水泥的实体城市基础上,形成‘比特’构建的数字虚拟城市,实现城市各类要素的数字化、可视化呈现与调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
《纲要》提出,要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等。
就在今年3月,中国移动完成雄安新区首次5G-V2X自动远程驾驶启动及行驶测试。中国联通则预计,今明两年将在雄安规划多个5G试验基站,预计2019年下半年在雄安开展5G规模建设和预商用。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刘多说。
刘多还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未来全域部署的多功能信息杆柱,具有照明路灯、WiFi设施和5G基站、视频监控、充电桩、环境监测、应急信息发布屏、紧急事件呼叫按钮等多种用途,人们可以上网、取电、紧急求助。政府和公共机构可以利用它发布信息,全面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雄安未来如何不堵车?怎么控制房价?
未来,在雄安生活的人们将享受绿色交通。
根据《纲要》,新区内部将按照“窄路密网小街区、慢行优先”的理念布局道路网络。雄安新区将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至15公里,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起步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
“未来,城际站就在市内,火车在雄安地下穿城而过,市民出行便捷。地面上窄路密网,人和车各行其道。这是一座对人友好的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雄安新区还将加快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通过 “四纵两横”的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到北京新机场只需要20分钟,到北京、天津需要30分钟,60分钟能够到石家庄。
“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雄安将成为全球高铁站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纲要》显示,依托高铁、城际站,强化路网对接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两主两辅”枢纽格局。“两主”为雄安高铁站、城际站,高铁站枢纽布局在昝岗组团,依托国家高铁网,便捷联系全国;城际站枢纽布局在启动区,站城一体,实现与京津冀核心城市直连直通。“两辅”为白洋淀站、白沟站,依托既有线路,服务新区北部外围组团,兼顾货运物流。
除了出行,住房问题也让不少城市居民头疼。《纲要》显示,新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建立公共租赁住房、机构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房等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
“雄安将不走以往房地产开发的老路,来雄安工作生活的人都有房住。有贡献的人可以先租后买,价格也在一个相对低的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安居乐业。”邬贺铨说。
雄安未来的产业如何布局?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城
作为一个新区,雄安承载的一个使命是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纲要》指出,创造“雄安质量”,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五大产业明确落户雄安
《纲要》明确了雄安产业发展的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提出,将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
此外,《纲要》还提出,率先大规模商用5G、率先布局IPv6;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按照《纲要》的要求,到2035年,新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6%,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的1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
王东峰透露,落实规划批复精神,雄安将集聚高科技要素。北斗卫星、遥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光纤光缆、互联网,整个创新技术在雄安要进行集聚集群。
许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要以高端高新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央对雄安新区高端高新的产业定位,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一方面要加强与北京的对接沟通,推动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向新区有序转移;一方面要着眼满足人类未来需求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先进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低端产业。
“新区在产业布局上,标准是非常高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国家战略需求,提出发展这几大领域的高新产业。”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这几大高新产业领域,体现了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另一方面,这些高新产业的确立,对标的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国制造2025》里面提出发展十大领域的高新产业,在雄安的产业布局里就有部分体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此次《纲要》还对雄安新区将承接哪些北京非首都功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承接重点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医疗健康机构、金融机构、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包括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高端医疗机构在新区设立分院和研究中心;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软件和信息服务、设计、创意、咨询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总部等。
成就雄安繁荣的机会就是创新
“很多人将雄安新区比照为深圳和浦东,但它恰恰不是深圳,也不是浦东。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门户,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陆路口岸,发展动力是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一轮改革开放。而上海是中心区位,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雄安新区既不是中心,也不是门户,因此能够成就这个城市繁荣的机会就是创新。
在陈耀看来,雄安的一个定位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就是要靠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来推动建设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翼之一,雄安担负着在内陆闯出一种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任务,进而带动整个河北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邬贺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专家咨询委员会曾经专门召开座谈会,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等企业座谈。座谈的时候提到,原来在其他城市已经发展好的、有基础的,不要求把原来的东西搬过来。还没有考虑好的、认为是未来方向的产业往这里落户。
“我们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有过充分的交流,他们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到雄安来必须要找到我想要的人才,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用创新的规律去指导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才可能打造出一座创新的城市。”李晓江表示,这一轮城市的发展,用廉价的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吸引人才的逻辑已经不再适用。创新企业的战略布局是根据人才、市场两条主线,市场布局时一定要选择最好的区位、门户和枢纽,研发布局则是跟着人才走。因此,雄安新区的目标是建设创新城市,首先要吸引创新人才,才能够吸引创新企业。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未来新区可能很有活力,发展得很好。也可能就是一个小而精的城市,重点不在于它能发展多大、吸引多少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创新城市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李晓江表示,“落子”雄安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冀望它带动冀中南的发展、带动当地转型升级,而非只追求自身的规模和体量。其本身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自己的规模更重要。
雄安未来会有哪些改革开放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之城
作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雄安新区从一开始设立,就被赋予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历史使命。
《纲要》明确,围绕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实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定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为新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发挥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雄安新区还将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为新区发展提供保障。”国家发改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说,雄安新区不搞政策“洼地”,但在各地改革开放中已经施行的措施将在雄安积极推行。下一步还要谋划打造形成科学规范的“雄安质量”体系,包括规划建设、改革开放和今后落地的项目,甚至项目建设的工艺、材料等,都要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向全国推广复制,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河北省省长许勤说,雄安将在对外开放领域先行先试,全面吸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和政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培育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为干事创业的人和企业创造最好的制度环境。
在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看来,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无改革创新,无雄安价值”。
《纲要》也明确提出,雄安新区将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进行改革,打造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优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按照河北省授权,新区行使有关行政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对符合税制改革和新区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支持在新区优先实施,对需要先行先试的可依法依规优先试点。
——创新人才人口管理。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构建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幅度取消或降低外资准入限制。
“未来,在《纲要》实施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包括征地、拆迁、安置、防洪、市政等等。”李晓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核心问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实事求是的同时,也要饱含情怀和理想,去创造一个未来的城市。最重要的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尊重人的需求,按照人的需求去发展城市,是探索如何营造一个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样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