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今年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北京也迎来了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头一年,呵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让首都的城市和乡村更加美丽,人们生活更幸福,是北京规划国土人的愿望和职责。
当前,北京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规划国土管理工作开启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篇章。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把精心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全委系统头等大事,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我们要深刻把握北京城市发展新阶段带来的变化
一是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依靠聚集资源求增长已经无以为继,必须转变为疏解功能谋发展,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实施人口、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更加注重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二是“城市管理”逐步转向“城市治理”,在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精治、共治、法治要求,创新体制机制。
三是城市发展从重视“速度”到更加关注“质量”和“温度”,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构建城市发展愿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包容。
四是“数字城市”发展为“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标准,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数据融合、政策整合、底图叠合,建立城市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工作中要坚持国际一流、首善标准,紧盯国际、国内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树立规划权威,赢得工作主动。
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全面推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一年。
我们要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精心组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加强和改善民生,引导和稳定预期,按照首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谱写首都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篇章。
1.优化提升“四个中心”功能
保障中央政务功能,严格执行建筑规模、建筑高度管控要求。抓好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规划管控和综合整治。
配合制定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
深化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新国际交往中心规划方案,加强国际交往中心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
编制完成“三城一区”规划,为中关村科学城聚焦、怀柔科学城突破、未来科学城搞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提升提供规划服务保障,促进协同联动发展。
2.抓好总规实施任务落地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分区规划,强化控规管理,深入开展城市设计导则、标准和政策规范研究制定工作,实现多规合一,全域管控。同步开展好物流、公共服务、地下空间和人防设施、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保证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编制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编制统筹腾退空间再利用规划,提升首都功能保障服务能力。抓紧编制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多点支撑作用。编制浅山区保护规划,继续加强“两违”专项治理。
推进北京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形成规划成果。
3.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落实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大会工作部署,更加注重疏解整治与提升同步推进,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注重市民获得感、满意度。
以“控新增、拆既有”为目标,坚持先破后立、“指哪儿打哪儿”,高度重视舆情引导,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精治、共治、法治,注重拆后土地管控利用和留白增绿。全年计划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以上,腾退占地3974公顷,其中用于留白增绿1986公顷。
坚持典型引路,推动“双无”区(乡镇)建设。落实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做好绿化选址相关工作。全力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化,试点探索“二绿”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让绿色成为城乡结合部的主色调。制定城市有机更新办法。以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布局调整为抓手,加强薄弱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引导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有序转移。
4.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按照创造“副中心质量”的要求稳扎稳打,瞄准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目标,完成好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上报及发布工作。
主动服务、支持市属行政办公功能向城市副中心有序转移,积极促进城市副中心形成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推进城市绿心建设和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增强副中心的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5.着眼于京津冀更大的空间疏功能谋发展
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带动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消除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推动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
做好2019年世园会相关规划编制和审批服务工作。统筹划定生态功能区,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6.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形成综合性改革举措,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持续推进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用地试点,研究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办法。
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试点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推进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建立科学、完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
7.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减量发展
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开发利用自有用地,重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减量,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严格土地储备机构和资金管理,规范土地储备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积极探索建立深度土地一级开发模式。
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加强计划执行的约束力和有效性。优化供地结构,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用地供应,降低高精尖产业用地成本。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体系,编制《北京市村庄布局规划》和1000个村庄规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
加强耕地保护,压实保护责任,构建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统筹占补平衡,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探索多种渠道补充、多种资金投入的耕地占补平衡措施,积极推进新机场建设等项目国家统筹落实补充耕地。
9.加强城市地质服务,推动绿色发展
开展城市地质工作,落实新版《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行最严格的固体矿山退出和地热、矿泉水保护性限量开采。
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安全度汛。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和废弃矿山环境整治,加强治理效果评估,引导各区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规划。
探索矿山环境恢复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与扶贫、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支持废弃矿山转型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配合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推进污染地块风险防控与治理。
10.维护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促进有序发展
进一步完善督察工作体制机制,提高监督工作效能。研究规划核验标准,加大过程监督力度,理顺核验监督与规划执法的有效衔接机制。
用好用活扣减政府收益政策约束,控制新生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制定控新生、零增长专项治理方案,加强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曝光,完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持续强化执法履职考评,逐步构建全市国土资源执法两个“三级监管责任”网格化管理体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