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成都解题公园城市: 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2018-07-25 09:16 来源:经济观察报

7月9日,作为成都市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一心”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发布国际咨询公告,邀请全球顶尖规划设计机构贡献顶层设计方案,高标准打造未来世界最大的城市绿心和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美,占地1275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青城山,森林覆盖率达到68%,被称为成都的城市绿心。

这是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7月13日,成都召开“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闻发布会,正式提出成都要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未来4年,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将在成都逐步显现。

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全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为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指明方向。

从“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到具体路径的形成,成都在一步步解题: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成都市提出美丽愿景——到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长达1.69万公里、世界最长的天府绿道,总面积达1275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同步启动建设。

什么样的城市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如何建设好?成都从理论入手研究。5月11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天府新区挂牌,《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也在同一天正式亮相。

规划明确成都将分三步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建设公园城市也是成都接轨世界潮流的表现,如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终身教授玛莎·舒瓦茨所说,重视绿色生态和城市的相互呼应,让城市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不至于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这在未来城市的设计和建设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成果令人期待。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设计部专家安德鲁·拉德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项目,希望成都未来能够总结出经验,供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城市借鉴应用。

提供世界范式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催生大城市病,雾霾围城、污水绕城、交通拥堵等问题反推城市思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当今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挑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渐渐成为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共识。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大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不约而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上海提出建设“生态之城”,广州在城市目标中明确“美丽宜居花城”建设,等等。

对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型城市,成都提出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率先做出理论探索。

今年3月,成都市两会审议通过《成都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概念正式被提出,不同于过去所提的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公园城市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在公园城市研究院成立仪式上,智囊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公园城市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问题。

但是,公园城市并非一个已存在的学术名词,目前暂未发现相关理论研究和系统实践。公园城市研究院智囊团专家普遍认为,应当以世界标准来衡量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希望提供一个世界范式。

7月13日,成都发布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正式提出公园城市的内涵,即:公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介绍,这是成都邀请国内外权威机构对公园城市内涵、形态、生态价值、消费场景等课题进行研究的结果,同时,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多次征集意见,公园城市的内涵有着广泛的共识基础。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型城市,如何建好一个生态型城市,公园城市从规划设计层面为城市发展模式做出了重要理论探索,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用吴志强的话来说,“这是新时代的城市新范式”。

在公园中建社区

美丽若公园般的城市形态,对成都人而言并不陌生。文献典籍和文人墨客的诗词佳句中都有充分印证,比如张籍的“锦江近西烟水绿”,又如李白的“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等等。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这是成都的生态资源禀赋。

不过,这些离成都规划建设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前不久,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回收了1480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市民认为兴隆湖的岸线比较单一,游览路线单一,缺乏休闲活动空间和可参与的水面活动。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副主任胡滨介绍,针对调查结果,将实施“强功能”“塑景观”工程,未来,将完善布局观光游览、休闲休憩、体育锻炼、文化交流、消费服务等五大类39处服务设施。

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各区这样的行动会逐渐增多。立足于打造一个“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成都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之上,正在加快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杨羽介绍,成都将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来具体探索。

围绕建好“城”,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围绕美化“境”,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围绕提升“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围绕服务“人”,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传承创新、古今一体、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为引领”是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以绿色环境服务人,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方式是主要目的之一,这充分体现在备受成都市民关注的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

杨羽介绍,成都将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真正强调“可进入、可参与”。“公园城市不是将公园建在城市之中,而是要以公园城市理念,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将整座城市建设成为大美形态的公园。”

未来,公园城市建设将成为成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之一。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透露,为全面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成都目前已形成13大行动计划、33类行动项目,近期将加快规划建设天府锦城、交子公园社区和鹿溪智谷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实现绿色GDP

7月1日,成都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主干绿道中重要一环——三环路熊猫绿道分段贯通,率先开通的86公里绿道让成都市民有了跑步的好去处。截至目前,成都已建成绿道1585公里。

天府绿道不仅“服务人”,也将促进生态价值的产出和实现。成都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表示,天府绿道覆盖整个成都市全域,形成了以绿道为载体的通道,带动了周边区县的发展。目前特色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品质不高,通过绿道建设,带动特色旅游、文化创意、其他新经济模式产业的引入。

成都市建委估算,主干绿道中重要一环锦城绿道建成后,预计带动周边土地增值上千亿,辐射周边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每年吸引上亿旅游人次,带动旅游、创新创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官方数据统计显示,端午小长假三天成都共接待游客946.5万人次,其中就有一半“打卡”天府绿道。

天府绿道的综合布局是成都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过程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一个缩影。杨羽介绍,公园城市不仅强调生态宜居,也强调“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是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

未来,成都将把公园城市将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等转化的媒介和载体,构建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将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