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新理念引领合肥新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以国际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且启动合肥滨湖科学城规划,助推合肥创新之都建设。
以国际标准
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正以国际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呼应中央新要求、省委新部署、城市新目标、群众新期待,加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将高质量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原则,组建“国家队+地方队”编制团队,正开展1个总规成果、12个支撑专题研究、5个重点专项规划的“1+12+5”的规划体系编研。
合肥滨湖科学城规划已经启动,助推合肥创新之都建设。在启动合肥滨湖科学城规划上,合肥坚持“创新+生态”理念,突出功能先导、突出生态优先、突出文化为魂、突出精明增长(编者注:综合应对“城市蔓延”的发展策略,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等,控制城市蔓延;将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突出可持续发展,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载体、创新之都展示窗口、融入G60科创走廊的重要空间。
生态宜居
完善生态系统规划留住绿水青山
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合肥谋划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以生态环境为第一要素进行空间识别;《合肥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合肥市生态网络规划》建构市域、市区范围内的生态网络;以生态为重,在滨湖卓越城、骆岗机场等片区规划设计中,尊重自然本底,严格落实绿线蓝线,绿色发展,留住绿水青山。
此外,注重控规管控,补齐公服短板,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坚持民生至上,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已经上升到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深化规划供给侧改革,补齐公服短板。规划全程加强管控,注重在控规层面严格落实。按“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围绕街道、社区与新建居住小区分别制定了各级社区公服设施配套标准;开展完善社区公服设施试点工作,编制完成《合肥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大纲,按照充足、均衡、优质、便捷、智慧的原则,对住宅、交通、社区服务、教育等内容分章节表述;适当“留白”,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预留空间。在老城城市更新、新区高强度开发等,预留部分用地暂不建设,为未来公服设施用地预留空间。
同时,合肥完善城市设计体系,提升城市魅力。紧抓合肥市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市、全省城市设计试点市契机,开展总体城市设计,传承田园楔入的空间格局特色,进一步优化城市总体空间格局;以重大功能片区为抓手,深化片区城市设计。已完成王咀湖片区、空港国际小镇、东部新中心、高铁南站片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编制。按照绿色生态宜居的规划理念,开展滨湖卓越城片区、骆岗机场片区、大蜀山片区、老城区更新等城市设计项目。
合肥将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紧密结合,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借助轨道2号线工程路面恢复契机,对长江中路进行综合改造提升,目前路面交通工程已基本完工,两侧建筑立面整治、六处景观节点即将组织实施。完成肥西路、义井路、皖河支路等精品道路和大蜀山半边街、城隍庙二期、半汤老街、天街、李府巷等特色街区项目,增添了城市魅力场所。
聚焦民生
围绕群众美好生活期望提升幸福指数
合肥围绕群众美好生活期望,聚焦民生规划。
创新社区公园跑理念,并在新建住宅区地块开始试点;开展2.5万人次的交通出行调研,科学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借鉴国内先发城市的经验,提出缓解拥堵、各部门通力协作工作重点及具体实施方案;优化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快速路网,优化城市公交线网;编制轨道1-5号线TOD发展规划,并将成果纳入控规逐步实现。
此外,注重规划公众参与,让社区规划师进社区。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社区规划师80余人,探索实施一批“城市微更新”项目,各区选取1-2个试点,按照“共同缔造”理念,结合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和社区居民、社区规划师、专家等共同打通规划“最后一公里”,打造多元化、人性化、精致化的社区公共空间。
张筱丹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