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时隔37年之后,于2015年底召开了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讲话,亲自关心指导以北京和雄安新区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指导性强的城市工作纲领性框架思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将有力推动城市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几个鲜明论断来谈谈学习这些新思想的一些体会。
举足轻重论 城市工作在新时代的再定位、再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5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长期实行市带县的体制,一地的领导往往既负责城区,又管理村镇,明确上述关系和地位,对于更好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8%,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农村社会”稳步迈入“城市社会”,这是千年变局、具备世界影响。未来,城镇化的健康推进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肩负着有效破解各类“城市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这一过程势必伴随着发展战略、治理模式、社会结构乃至文化心理的深刻变迁,呼唤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革新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面改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和论断,逐步形成了完善“城市中国”治理体系的城市工作纲领性框架思路。
人民中心论 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尺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镇化的健康推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满意为标尺,这是初心所在、使命所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点。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城市工作重点任务。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在此指导思想下,各地围绕人口市民化这个首要任务,已经在户籍、就业、住房制度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创新探索。针对住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做好具体的城市工作,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要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功能疏解转移。
尊重规律论 做好城市工作的首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一尊重五统筹”的总体思路,这是当期和今后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遵循。
不可否认,我国传统城镇化高速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不少问题,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度不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凡此种种,核心就在于没有充分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进入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把握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不盲目扩张、不过度举债,注重内涵提升、注重功能协调。
“五统筹”则集中反映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工作方法。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互相牵制,“五统筹”就是要求把城市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使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发展动力等相互协同、形成合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规划引领论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在规划编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高标准规划,做到“多规合一”。2017年2月,在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指出,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在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时他指出,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设计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城市规划的区域协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反复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强调雄安新区要发挥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践中,要真正实现“多规合一”,需要革新空间规划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在规划实施和评估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努力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最终要用人民满意度来衡量。“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可见,规划作为一种建立在科学预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能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将可能发生的“城市病”化解于“治未病”的过程之中。各个城市在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好城市这个问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实“多规合一”,形成区域统筹、城乡全覆盖的一张蓝图,同时确保将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执行到位。
生态优先论 把城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具体到城市的建设,强调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体现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对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美丽家园。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视察时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公园城市”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命题。
当前,城市发展的逻辑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的“产业—要素—配套”模式,转化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良好自然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吸引人才、机构—衍生创新成果与产业”的发展模式。因此,未来的城市必须系统转变发展理念,统筹考虑“人—自然—城市—创新”的关系,构建“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创新生态”三大生态体系叠加共振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滋养创新的完整系统,构筑可持续的长远竞争力。
精细管理论 为城市高效运行扩展空间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的顺畅衔接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城市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在谈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时他指出,北京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并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对中心城区交通运输,也要善用人性化的办法,更加巧妙地疏解。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精心打理,打理好了还有很多可以扩展的空间。可见,精细管理、精心打理也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创新动力、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城市安全等方面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精彩论述,这些新思想新观点都构成了“城市中国”新时代的城市治理思想体系。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