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西宁:绿色发展树样板 城市双修惠民生

2018-10-23 09:3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自2017年西宁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城市双修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城市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着力使城市双修彰显幸福西宁的时代内涵。

一、坚持统筹引领,推动城市双修工作

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总目标,全面开展生态空间摸底调查和城市建设现状评估工作,编制完成《西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为科学推进城市双修提供依据。

二、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围绕打造高原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山-水-城”一体共治思路,着力打造跳动“绿芯”的生态山水城市,充分奠定西宁绿色发展、城市转型升级的生态基础。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支撑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启动200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园博园建设,还绿于民;筑牢城市远近郊绿色屏障,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开展城区园林绿化提质提速行动,推进11个城区精品主题公园、12处公园游园建设,完成39处街头绿地和27条道路新改建绿化建设;营造78处花街和花卉造景节点,完成27个老旧楼院、单位庭院景观提升改造。三是推进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多巴湖、扎麻隆湿地建设,构建 “4河1湖11沟道”生态格局,完成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西川河生态治理工程,推进南川元堡子湿地建设,打造 “河湖相连、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高原生态水城。四是塑造西宁卫城城市风貌识别区。实施北城墙香水泉段抢险加固工程,推进西宁卫城传统街区改造,启动文庙等文物古迹的修复,体现河湟文化特色,填补城市中风格化商业类型的空白,延续文脉和历史记忆,增强城市的识别性。五是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加快湟水河生态活力轴规划建设,着力优化空间、提升品质、让市民真正看到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展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风貌和幸福西宁内涵的风景线。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一是聚焦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打造绿色低碳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加快微利便民设施建设,大力增设街头绿地广场等“微空间”,提升生活空间品质,提高社区凝聚力。二是全面推进畅通西宁建设。实施城市道路“外环内网”等六大专项工程建设,城区道路拥堵平均指数由2016年的3.67下降为2018年上半年的2.29,降低了37.6%。三是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治山、理水、润城”为建设策略,全面推广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开工建设项目160余项,建设规模18.08平方公里,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半干旱地区海绵试点建设模式。四是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累计建成综合管廊30公里,实现包括电力、通信、再生水、热力、燃气、雨水、污水等城市八大市政管线的入廊,综合管廊建设理念和工艺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五是改进城市管理。实施以“综合”“下沉”为核心的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市政公用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了市级统一领导、区级组织指挥、街道统筹管理、社区联动配合的城市综合管理新体制,打造“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升级版,城区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5%以上,推进“厕所革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两载砥砺前行,两载春华秋实。下一步西宁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长坐标,持续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欠发达、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方法和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西宁建设成为高原山水生态城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