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四个关键词看懂港珠澳大桥 跨海梦圆

2018-10-24 09:15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智库 作者:南都记者 李文

10月24日南都相关报道版面

一桥飞架三地!驾车穿越伶仃洋,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今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从设计到建成前后历时14年。

这段圆梦之旅,粤港澳人走了35年。从1983年港商胡应湘提出筑桥设想,到珠海奋力推进伶仃洋大桥落地、立项,再到港、澳参与,中央政府统筹,大桥升级改线、重新立项,最终,这个设想以“港珠澳大桥”之名在2009年开工建设,2018年通车使用。

自此,天堑变通途,湾区三地首尾相连、陆路全线贯通,粤港澳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指日可待,粤港澳大湾区超级都市圈呼之欲出。大桥化作一根“杠杆”,撬动原有资源版图、经济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即将迎来更多的可能。

这35年,大桥从纸面走向现实,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不仅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之旅,见证了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的变迁与互动,还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横空出世和落地回响。

可以说,大桥被时代塑造,也即将参与塑造一个全新的大湾区时代。

1983-1986年

关键词:齿轮说

用一座跨海大桥连接伶仃洋东西岸,这个设想最先出自香港商人胡应湘。胡应湘是最早一批投资内地的港商,旗下的合和实业也是“华资地产五虎将”中最早上市的公司。他进入内地后,先邀李嘉诚等共建了中国大酒店,后放弃地产改投基建领域,虎门大桥、广深高速、沙头角电厂等,均出自其手。

胡应湘把这座桥叫做“内伶仃大桥”,走线设计是从珠海唐家湾连至淇澳岛、内伶仃岛,再到香港屯门,全长27公里。这个方案与目前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大为不同,线位偏北,并无隧道段,而且利用了伶仃洋上两个自然岛屿来“搭桥”。

这个设想对当时的国人来说很超前。那是1983年,改革开放开始不久,别说跨海路桥,连建陆上高速路也会被人质疑——“我们连自行车都买不起,建高速公路做什么?”建好的中国大酒店因为缺电只能“开三停四”。

但放眼世界,跨海桥、隧已有成功先例。比如,美国1964年建成的切萨皮克湾隧桥,它位于美国东海岸中部,包括若干段跨海大桥、2条海底隧道和4个人工岛,全长37公里。而香港贯穿维多利亚湾、连接港岛和九龙的海底隧道在1972年也已通车。

港珠澳大桥总体工程涉及到的专利超过1000项,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

胡应湘这个提议是基于港商“西进”、完善基础设施、缩小香港与珠三角经济差距的考虑。他说,这样港商可发掘和扩大更多劳动力低廉的投资区域,香港与粤西的物流也更便捷,从而刺激粤西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内地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一心投资内地基建的胡应湘,后来也因此被人誉为爱国商人、“经济地理学家”。

对于香港和内地的关系,胡应湘多次用“齿轮”来打比方,“改革开放以前,内地是一个大齿轮﹐香港是一个小齿轮,香港作为其中一个小齿轮慢慢带动了大齿轮转动。而内地的经济起飞后,大齿轮越转越快速,香港作为小齿轮必须加快转速才能跟上这发展。建设‘港珠澳大桥’便是其中一项必要的硬件,让香港在国家发展中跟上转速。”这个“齿轮说”不乏争议,但也在各界流传了十余年。

今年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建成后,年逾八十的胡应湘应邀登桥,回首当年的基建梦。他后来对记者讲:“我倡议建造这座大桥并不是为了赚钱,因为这座桥是大湾区关键性的工程。当然,无论是政府建还是我自己投资建,令人高兴的是这座桥最终建成了,并且达到了高水平。”

1987-1997年

关键词:珠海

不同于港商胡应湘,珠海对伶仃洋大桥的期许中,包含了珠海发展经济特区、向香港靠拢的急迫心情。

1986年,胡应湘将这个设想介绍给了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作家曾平标曾记下1986年11月胡应湘与梁广大等一同勘察设想中的内伶仃大桥线路的那一幕。当时胡应湘随身带着“半张写字台大小”的口袋,各种图表、照片、彩笔、绘图工具随时取用,还有一手“倒着写字”的绝活,让站在桌子对面的人看起图表来毫不费力。

珠海当时对这座大桥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他们曾多次出国考察,邀请国内外建桥权威进行论证、勘测、评估、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等工作,甚至修好了大桥靠近珠海的那一段——连接到淇澳岛的淇澳大桥。梁广大为伶仃洋大桥项目一直奔走到1998年他卸任。

深圳与珠海同时建立经济特区,为什么深圳发展比珠海快?梁广大曾经直言,深圳特区因承接香港的辐射,发展得如火如荼,而珠海经济特区却无法直接对接香港,与香港只能隔伶仃洋相望。“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业中心及空运中心,我们想,为什么不可以在伶仃洋上修座桥呢?”

“那时将一个集装箱从珠海运往香港,一共要过八条河才能到深圳,过河时都是用渡轮。一个集装箱从珠海运到香港费用是5000-6000港元,而深圳、东莞只需要2000多港元。因为珠海运输成本太高,所以很多投资者到珠海看一下就都走掉了。”梁广大向媒体回顾道。

由此,珠海市委、市政府在1987年底作出决策:打通对外开放通道,建设伶仃洋大桥。随后,大桥进入前期研究阶段。至1989年2月,珠海在春节外乡联谊茶话会上公布了包括伶仃洋大桥的发展战略设想,引起轰动。

1991年上半年,珠海全面启动建设伶仃洋大桥各项研究工作。1992年7月,珠海市政府委托交通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制《伶仃洋跨海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3月,广东省交通厅和珠海市政府主持召开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会。1993年5月,珠海将这个研究报告上报国务院。

1997年10月1日,中国工程院组织11位两院院士专门研究伶仃洋大桥的建设方案。在解决资金以及线位确定了后,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在1997年12月正式批准伶仃洋大桥立项。

此时,距离珠海全力筹备大桥项目已过去近10年,伶仃洋大桥的桥模在珠海市政府底层大堂一摆就是十几年。

1998-2018年

关键词:重启

故事并没有走到尾声。1997年立项的“伶仃洋大桥”,后来更改了走线方案,最终蜕变成现在的港珠澳大桥。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回归前后澳门、香港各界的关注与参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梁广大曾披露,1997年,澳门部分专家、学者及商界人士联合给国务院领导写信,并随信附上了《珠江口伶仃洋上兴建跨海大桥主要方案比较研究报告》,核心观点是希望修建伶仃洋大桥考虑澳门因素,希望中央政府能够从多种建桥方案中寻找地区之间利益的平衡点。而当时的伶仃洋大桥设计方案中,西部落点在珠海北部,离澳门有数十公里距离。

1997年前后,香港对于伶仃洋大桥的态度也在变化。前期,港英政府曾参与中英就跨境大型项目进行的协调会。据当时参与者形容,港英政府态度相当冷淡,可以说置之不理。

随后,政经形势风云变幻,香港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余波中惊魂未定;中国在2001年年底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东省2002年抛出修建深圳-珠海隧道的设想。

这一次,香港主动抛出了“绣球”。2002年,先是胡应湘在香港再提修桥建议,引各界热烈讨论,获港府支持;2002年11月,国家领导人访港时表示中央政府支持兴建港澳珠大桥;2003年,港、澳与内地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2003年7月,广东省表示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

2003年8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并同意粤、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至此,港珠澳大桥真正进入实操阶段。

随后的两年间,各方就桥形和大桥两端落脚点反复协商、讨论,2005年初,确定了单Y桥形和港珠澳三地落脚点。2007年10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12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珠海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此时,据胡应湘最早提出建桥提议已过去26年。

经过9年的建设和筹备,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将正式开通。这座桥长55公里,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

关于大桥带来的直接便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大家可以想像,今日我们去珠海、中山要接近4小时车程,还要看看虎门大桥有否塞车,但日后由大屿山去珠海是45分钟。”

2018年——

关键词:大湾区

2009年起,港珠澳大桥进入建设时期,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时代的车轮不曾停歇,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横空出世,把大桥又一次带到了时代的风口,港珠澳大桥还未出生已被寄予厚望、赋予重任。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2017年7月,习近平考察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他指出,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谈及港澳之间的路程,他说:“等港珠澳大桥修好了,可以缩短到半个小时了。”

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先前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左右。

由原本的三四个小时的陆路行程,缩短为半个小时,这个变化,正在影响着大桥两端三地的经济形势、城建思路、生活方式。可以说,大桥的建成通车,成为撬动原有资源版图、经济格局的一根“杠杆”,影响着各城市在大湾区时代的发展路径。

在港珠澳大桥东端的香港,自2005年大桥落点敲定至大屿山后,就开始围绕大屿山布局。当时,拥有香港国际机场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大屿山,是香港连接世界的门户和旅游业重镇。

2007至2008年,香港特首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兴建屯门西绕道及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这两条道路将打通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往屯门和深圳方向的直连通道,其中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已在兴建中,预计2021年通车。

这条线路打通后,深圳与港珠澳大桥之间将拥有一条直连快速通路,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轴线也将彻底贯通,大湾区陆路将真正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闭环”。

2018年10月10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2018年施政报告。报告中的“明日大屿”愿景备受关注,香港西部这座面积最大的离岛将继续释放土地潜力,中部水域人工岛还将建成继中区、九龙东后的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正如林郑月娥所说,大屿山将成为香港连接世界各地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双门户”。

而在大桥西端,澳门特首崔世安曾表态,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落成,体现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让粤港澳首次合作建设连接三地的重大跨海通道,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陆路运输,有助推动粤港澳三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同时,港珠澳大桥规模宏大,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体现中国对大型、关键的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不断精进。

珠海对大桥开通后的前景同样十分看好。“港珠澳大桥今年通车后,珠海将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城市。”2018年6月,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港珠澳大桥通车这两大机遇叠加,让珠海处在了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最佳历史时间节点。

对于与港澳的关系,郭永航有新的认识:“过去我们常说,广东的发展要依托港澳,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最新精神更强调协同港澳发展,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他分析认为,珠海毗邻澳门,还拥有横琴自贸片区,再加上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在协同港澳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促进和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特别是服务澳门产业经济多元化,也是珠海经济特区与横琴自贸片区肩负的历史使命。

是的,迈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粤港澳三地都将有新的历史使命,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港珠澳大桥诞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性节点上,也必将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正如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所说,它将可能彻底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现状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珠江口处、伶仃洋上,点缀着“中国结”、“白海豚”、“风帆”等桥塔造型的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新名片、一座新地标,它即将成为一根撬动湾区经济格局的“杠杆”、一面引领全面开放格局的“风帆”,参与着塑造一个粤港澳三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湾区新时代。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