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述红港珠澳大桥将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这座大桥如巨龙腾跃在伶仃洋的上空,将港珠澳三地紧密相连,打开一个全新的时代。届时,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
该消息在21日于深圳举行的以“凝聚创新力量 打造世界湾区”为主题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上引发热议,与会的学者与行业人士称,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将为大湾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但也有观点认为,虽然港珠澳大桥开通将使得粤港澳经济联系不断提升,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发展来看,离中央的期待和“自由化”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是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与体制对接。
机会
50多岁的何浩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近年来,他越来越频繁前往内地城市,与各大高校和企业进行交流。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和港珠澳大桥的即将开通,更使这个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教授感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并在其中发现了不少机会。
“交通的便利让我们与内地交流越来越方便,合作也越来越多。我非常认可医疗服务行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香港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医疗制度的体系性与国际化程度高,可以与深圳、东莞等地在产学研方面合作,包括在医疗云服务、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可以为整个中国的医疗行业服务,成为中国最前沿的医疗人才教育和输送重心。”何浩培说。
戴德梁行是一家今年8月份在纽交所上市的房地产服务型企业,该公司高级董事、粤港澳大湾区业务发展总经理江冰河表示,港珠澳大桥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将起到很大的影响。届时,珠海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西岸崛起将带动中山、江门等城市发展。同时,通过整个区域融合,不同城市的定位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也将给交通基建行业、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卫星城和产业新城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认为,粤港澳大桥正式通车后,珠西将是最好的区域,这其中有很多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的任务是解决珠西和珠东的发展,珠西打造一个新的地区,珠东可以带动珠西的发展,珠西的发展可以辐射西南、北部湾、东南亚,在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产业大有可为。”
同时,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及一地两检通关模式的建立,粤港澳合作模式和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将出现重大突破,逐步实现产业相依、设施相通。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称:“可以考虑在广东的自贸区和港澳之间寻找货物和资金相对自由流通的新模式,例如将港深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进一步延伸到港澳与内地连接的其他口岸,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的效率。”
挑战
虽然港珠澳大桥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以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但有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仍然面临重重挑战。
深圳市原市委书记厉有为直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还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活动、经济方针政策、经济关系也没有实现同城化。“要建设一流湾区,香港和深圳、澳门和珠海生产要素必须自由流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要达到世界级的湾区很困难。同时,大湾区里的所有城市在经济活动方面应该朝着同城的方向前进,行政体制可以不变,经济活动、经济方针政策、经济关系完全可以朝着同城的方向前进,这样我们的经济活动、我们的创新就更加方便,生产力的发展就更快、更好。”
针对上述难题,深圳市原市委副秘书长李罗力认为,搞好政府合作机制是建设大湾区的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广东省内的不同行政区,还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开展合作,要打破行政体制的阻隔,实现人员的自由流通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首先要解决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逐步的解决行政体制之间的问题。例如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行政首长联席会、粤港澳大湾区部门首长联席会、粤港澳大湾区行政联席会的秘书处、粤港澳大湾区专家组和专业委员会等。”
此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认为,虽然港珠澳大桥开通将使得粤港澳经济联系不断提升,三地不断的扩大开放,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发展来看,离中央的期待和“自由化”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是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与体制对接。“港珠澳大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的直接融合、服务体系的全面对接。比如香港特首提出来要把医院、大学办到大湾区,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突破就难以发挥好作用。”
为此,迟福林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三条建议:
一、以开放为先,推动粤港澳服务产业体系的对接。将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政策扩大到整个大湾区,实现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全面突破;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在负面清单制定中更大的自主权,实行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机制,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条件;在泛珠三角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实行与港澳在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严格货物管理条件下,尽快的全面放开人文交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极为重要。
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粤港澳服务业市场体系的直接融合。深圳、广州开个企业20天,深圳一天半,建议借鉴香港的经验,深圳、广东更有广东逐步建立与港澳对接的信用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管理体系,在创新方面加快推进产权保护制度法制化,并逐步加强粤港澳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接,形成产权保护的合力。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广州、深圳本地能不能借鉴香港的经验,出关于民营经济法律保护的文件。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等多方面的制度体系加快对接。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不仅涉及服务标准、管理规则的对接,也涉及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体制、行政体制的对接。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受到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因素影响,三地经济领域的各种要素仍然难以实现自由流动。比如说全面实现港人港税、澳人澳税,避免高层次人才的重复征税,实现更加便利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尽快将一签多行扩大到广东全省,尽快落实和完善专业资格互认,允许港澳地区取得专业资格的人员到广东、深圳、海南等地提供专业服务,推进服务业行业管理标准规范及市场监管执法标准的全面对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