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生态优先:山水镇江的绿色脚步

2018-11-09 08:23 来源:金山网 作者:梁和峰 朱华孙力

10月23日,2018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在南山脚下的碧榆园隆重开幕。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分别以视频和书面方式致辞。低碳镇江,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这是镇江连续第三年举办国际低碳大会,低碳建设和绿色发展,已然成为镇江极具识别度和美誉度的城市名片。从坐拥真山真水,自然生态禀赋独特,到试点低碳城市建设,持续开创“镇江模式”,镇江在“强富美高”的征途上,不断迈出“生态优先,特色发展”步伐。

接续创新“低碳化”之路

2012年12月5日,本报头版刊载一则消息:镇江与同省的苏州、淮安,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对于大多数镇江人而言,此时的“低碳城市”,还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根据当时报道,“列入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后,我市将能享受环保、新能源产业和城建等方面的一系列国家政策扶持”。

但是,对于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德荣来说,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的意义远不止此。“如果说,2010年申报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时,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在意;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的申报角逐,已经十分激烈。”周德荣分析,这背后有一条日益明晰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彼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人类共同课题,中国正不断展示负责任大国的智慧与担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做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战略部署。相对第一批,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的申报和遴选,承载着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意义。

这年8月,我市赴国家发改委进行低碳试点城市的申报答辩。“当时,专家组对镇江的试点建设方案较为肯定,只是提醒我市,要应对好火力发电带来的减碳压力。”周德荣回忆,也有专家提出,镇江自然环境良好,同时碳排放具有一定强度,这都适合低碳试点建设,因为试点“试”的是一个“从高碳到低碳的演进过程”。

随后多年,每当出现“镇江到底适不适合建设低碳城市”的疑问时,周德荣总愿意这样解释:建设低碳城市,并不一定要原本碳排放就很低,而是要探索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降低碳排放。探索实践的重点,在于“低碳化”。

正是基于如此理解,镇江在“低碳化”道路上,持续创新、坚定不移,一任接着一任干。试点以来,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开展碳考核,建成首个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并以项目化的方式,每年推进“低碳九大行动”。

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以此为载体平台,我市在传播低碳理念、展示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合作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我市还走上气候变化大会、中美气候峰会等国际舞台,有力地发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镇江声音”。

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启动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明确要求试点城市必须提出碳峰值的目标,建立碳排放的监测与核算体系。率先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的“镇江经验”,开始向全国复制推广。

不负山水生态发展高质量

矢志建设低碳城市,也是源于山水镇江的生态“初心”。

镇江“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境内有235座山体,63条河流,素有“城市山林”美誉。生活在真山真水之间,镇江人对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有着与生俱来的较高要求。

省委领导在镇江调研时曾指出:镇江的经济总量在苏南可能做不了第一,但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佳绩、走前列、争第一。

“镇江走‘生态优先,特色发展’之路,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也是立足我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基于人民群众的美好诉求。”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说。

如何确保生态优先?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平衡“四大区域”,合理配置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并明确2020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左右。

同在2014年,我市启动两个片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与改造。在西南片区,17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后关闭污染企业345家,同步实施水系治理,开展生态修复,完善配套设施。在谏壁地区,相继实施整治工程项目230个,关闭轧石机组14台,整治码头10座。由此,每年可实现减排氮氧化物11000吨、烟粉尘2300吨、二氧化碳20万吨、挥发性有机物220吨。

按照“住户下山、建筑离山,草木上山、文化入山”的原则,把主城区26座山体,打造成开放式山体公园;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完成“一湖九河”的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提升;探索实施“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创造海绵城市建设的“镇江经验”……

几年间,我市先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并成为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

“生态优先”的镇江,不负禀赋独特的真山真水,正在实现生态发展高质量。

绿色脚步正迈向美好前途

1995年6月,经国家环保局批准,扬中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区建设试点市。

扬中市环保局副局长钱建平,是一位有着30多工作经验的“老环保”。参与当年试点申报工作的他介绍,当时国家环保局选中扬中,一方面是因为“江中宝岛”具有较好生态环境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扬中乡镇企业发达,便于形成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推进的试点示范。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发展好经济,镇江很早便成“试点”,近年更是加快探索实践步伐,争做“示范”。“我们要用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建设更会促进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钱建平说。

2013年起,我市重点推进20个产业“三集”示范园区和8个省级特色小镇的建设,按照“一区一定位、一园一特色”要求,相关企业和产业,不断由“散”变“聚”。去年,我市又出台《产业强市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构建“2+3+2”产业发展架构,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大力推动制造业由“低”变“高”。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推开绿色工厂创建,创成全省唯一的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经开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随着“绿色发展方式”不断融入生产生活,镇江的经济运行不断透出“生态底色”。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视察,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镇江迈开绿色脚步,正向着“强富美高”的美好前途进发。

(记者梁和峰 通讯员朱华孙力)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