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宫鹏: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思考

2018-11-24 21:5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11月24日,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杭州启幕,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宫鹏教授从城市健康起源、城市健康问题、健康城市建设等方面分享了他对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的思考。

宫鹏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教授

宫鹏教授指出170年前,规划和健康管理始于一家。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管理过程中,健康这个重要的话题较少被国内外相关人士提及。城市规划-公共卫生-地理分析本是围绕在城市里因工业化引起的环境卫生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可见,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可能产生新的学科方向。城市健康问题推动了健康城市这一交叉学科的产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指的是那些能够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政策,营造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使居民在完成各种生活目标和实现自己潜力方面更能相互支持的城市。

受柳叶刀邀请,宫鹏教授参与编写了题名为“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的报告。根据该报告,1978-2015 年中国总人口、城市人口以及建成区面积在不断增加,而1999-2014年间,城市人口变化有增有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居民期望寿命也不断提高。当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慢性疾病负担,新发传染疾病,人口老龄化,医疗支出上涨,健康均等化尚未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宜居性,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医疗改革、健康城市的试点。1990年以来,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绩。2015年该卫生城市运动达到了679 城镇、 216 城市、42 城区。健康城市试点始于1994,2007年扩大到 10 城,2016年扩大到38座,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目标不断扩大。健康城市建设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城市健康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应对行动破碎化,主要是自上而下、缺乏广泛参与,缺乏跨部门合作,健康均等化仍需加强。

我们提出健康城市为中国城市前进的方向。健康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城市健康管理途径,需要全政府参与、全社会参与,是解决城市健康问题的环境和社会决定因素,具有政治、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发展提供的支持。同时,宫鹏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大规模城市建设,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中国健康城市建设恰逢其时。就如何建设健康城市,报告中给出了五项建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城市规划入手;增加公众与私营部门参与,加强社区能力建设;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制定地方目标并定时评估进展;增加健康城市的教育和研究。

另外,宫鹏教授强调中国的城市能够面对健康挑战,并再次引领世界,保障人人享有可持续的健康。为实现这一目标,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多尺度的视角,坚持放大镜和望远镜并用。然而,过去的城市建设注重形象忽视功效,注重局部忽略整体,注重当下忽视长效,从而导致城市建设重物轻人、居民感受度差,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效性考核机制和政策。因此健康城市建设要求今后的规划设计从以经济为中心向以人为本转型。不管是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还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终极目标都是健康城市。任何“新型”城市的建设都应该为人们“衣食住行做”提供便利。宫鹏教授指出科学研究必须面向变化、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因为人是流动的,总人口是变化的,规划也一样。任何局部的事,都应该放到更大甚至是全球的尺度去思考。健康城市建设亦如此,需要时空一体化地考虑规划设计。

最后,宫鹏教授向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宗旨不是方便建设和管理,必须面向城市居民和未来居民的健康福祉;第二,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70%,不论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均应以健康城市为目标;第三,只有把居民的健康装在心里,才能建设好健康城市。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