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晋江——新型城镇化的县域样本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近年来,晋江市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突出同城同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品质品位,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突出互动联动,推动产业支撑高效化;突出根脉文脉,推动地域文化品牌化。
晋江在产业和城市融合、市民和农民融合、历史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对各地的城镇化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市民和农民融合——
保障覆盖待遇均等
在面积近16平方米的大阳台上,放着一张大茶桌,茶具一应俱全,窗外的八仙山公园绿意盎然。因城市改造更新,从许厝村搬进梅岭街道许厝社区的杨集体谈起生活的变迁,既兴奋,又感慨,“我们的小区叫仙格小区,我这个房子有138平方米。这里交通便捷,学校、医疗、文化、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都很方便,一切都是那么舒适幸福!”
杨老伯发出了许多“新晋江人”的心声,也表明晋江市在推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选对了突破口。
晋江是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重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产业转型加速,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支撑不足日渐成为困扰晋江发展的难题。“人的城镇化”成为晋江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在晋江,“人的城镇化”被通俗地解释为本地农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本地化。如何让百万外来人口真正扎根晋江,融入晋江?晋江市市长刘文儒提出,必须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同城同待遇。简而言之就是“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进得来,需要双管齐下。一是在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28项市民待遇,目前已办理110万人;二是户籍全面放开,不设门槛,无房也可以落户,去年来已有9665人转入。
留得住,须靠住房保障。晋江市建立了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企业员工宿舍、安置房和人才房等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特别是安置房,地点好、质量好、价格适宜,市里出台优惠政策,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四级联动”,创造条件让外来工购买安置房。
融得入,得从文化入手。着力营造政府、企业、社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良好氛围,让他们融入企业、学校和社区,有归属感。
而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则是通过同城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式,推动城乡待遇均等化和城郊村、城中村就地市民化。数据显示,晋江城乡低保的受益对象超过2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62.2万人,有12万名60周岁以上居民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同时,晋江建立“凡征必保,即征即保”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维护被征地人员合法权益。
为营造城市吸引力,晋江致力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在教育方面,晋江将全市公办学校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零门槛开放,赋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晋江本地学生一样的入学升学权益。如今,在晋江就读的外来人员子女达20.33万人,占总数的58%。
1/3 | 1 | 2 | 3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