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崔功豪:忆南京大学区域规划工作

2019-01-07 09:0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前 言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荣幸邀请到20多位在规划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和学者,回忆撰写了纪念文章。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对行业的挚爱,积极回应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这些文章,有对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体会,有参与重要决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访问考察重大事件的回忆,有成长、求学、工作、退休丰富人生经历的思考,也有对城乡规划事业寄语后学、鼓励晚辈的希望和感悟。

衷心感谢这些笔耕不缀的专家。许多专家已退休多年、年事已高,但全都充满感情地撰写了回忆文章。许多专家仍工作奋战在“一线”岗位,但不顾工作繁忙、夙兴夜寐,牺牲休息时间如期交出了“答卷”。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对这项工作的支持,表示深深的敬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继往”,才能“开来”。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是观察我国城乡规划历史的“晴雨表”;他们对城乡规划事业的矢志不渝,是激励新时代规划人不忘初心的宝贵财富;他们与城乡规划事业一起经历的峥嵘岁月,是教育新时代规划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编者

2018年12月21日

崔功豪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一、区域知识的学习和区域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1954年南京大学在全国地理系中第一个设立经济地理专业,并按莫斯科大学地理系的教学计划和我国地学培养的传统,设置了大学本科课程。关于区域方面,除了通常所称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四大块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中国区域地理课程。融汇了区域自然、经济、历史、人文等知识,探讨区域发展的问题和方向,并按当时全国划分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7个区,分区专人进行讲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区域知识和提高了区域综合和分析能力。

在实践方面,地学的传统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任务带学科。因此,进入高年级(三、四年级)均需结合各项委托的任务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据此,自1954年以来,南大地理系先后进行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人民公社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性规划。同时,还开展了多项区域性的资源考察,土地利用(贵州山地、内蒙锡林格勒草原),沙漠治理(新疆塔里木、青海柴达木)等区域规划的基础工作和规划工作。我本人,即参加过湘江流域规划调查(1955)、中苏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1958-1959)、云南南部橡胶宜林地选择(1960-1961)、贵州山地利用(1963-1966)、安徽休宁县土地利用规划(1973)等。通过实践,培养了坚实的区域研究的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熟悉和初步掌握了区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区域规划编制过程。

二、区域规划的研究和实践

自1974年明确了经济地理专业服务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方向以来,在课程设置上做了重大的调整。在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上,增加了关于城市与区域科学(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内容。同时开展了大量的城市与区域研究和规划的实践。就区域规划而言,主要有几方面:

一是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区域内城镇间各种发展关系的综合,既涉及城市又关于区域,既有地理学科,又是规划学科。因此,一直受到南大的重视。宋家泰教授改革开放后(1982)第一批招收硕士生的毕业论文(1985)中,即有合肥市城镇体系(万利国,曾任山东省住建厅副厅长)、宜昌市域城镇体系(周庆生,后赴澳大利亚,现悉尼大学)。近40年来,南大承担了遍及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各省、区、地、市、县不同范围,不同类型、各项城镇体系规划任务。90年代还与浙江省规划院合作编制了约9个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当时,浙江省建设厅要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全覆盖,邀请全国规划机构参加,但必须有甲级资质。当时,浙江省院为乙级,因此,与南大合作)。总结提炼了“三结构(等级规模、职能组合、空间布局)一网络(交通)”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并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建设部颁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同时,接受建设部委托举办了两次城镇体系规划的培训班。

二是国土规划。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领导赴西欧、日本等国考察,引入了国土整治、国土规划,组织开展全国的国土规划工作。自1983年起,以资源开发为重点,选择四个点——河南豫西(焦作,煤炭等矿产资源)、湖北宜昌(水电、砱矿、旅游资源)、吉林松花湖(农林水利资源)、新疆的巴音格勒州,开展国土规划试点工作。南大即自1983-1986年开展宜昌地域(包括宜昌市和长江以南的宜都市)国土规划。由于工作成果系统全面(扩展延伸到县级),并因工业用地选择的深入细致和可操作性,在1986年国家计委、建委、旅游总局、环保总局、水利部等9部委组织的验收大会上得到一致好评,获得“中国最好的国土规划”的评价。嗣后,又因中央关于建立“三峡省”的精神,开展了三峡省国土规划及涪陵地区、万县地区国土规划。由于国土规划方面的出色成果和较为雄厚的规划技术力量(当时南大由城市与区域规划和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专业同时承担),陆续得到国家和有关省区市的委托,开展了福建沙溪河流域,广西自治区沿海、沿边的国土规划。江苏省级有关地市的国土规划,并接受委托开班了全国国土规划培训班等等。本世纪初,国土部组织第二轮国土规划试点(深圳、天津)时,南大又承担了深圳市国土规划的重要部分——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的任务。

三是城市区域规划。

本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城市化出现了“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新趋势(2001年我在《国外城市规划》杂志上发表的《都市区规划——地域空间规划的新趋势》一文中提出的,并指出由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区域”已成为当代全球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的论点),结合宋家泰教授的“城市—区域”理论(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南大开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城市区域规划的工作,包括都市区、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城镇群(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青海东部城镇群规划)及城市带(长江中下游(宜昌-南京段)产业-城市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硕士生李世超撰写的国内第一篇关于城市带的文章(《关于城市带研究》,人文地理,1989)等)。

此外,适应当时城乡规划发展形势,还开展了新型区域规划任务。1995年接受为浙江省建设厅委托承担“温岭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浙江省试点),在学习了中规院沈迟所长编制的广东南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城乡6个一体化(经济、社会、空间、环境、支撑系统一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999年,接受建设部规划同委托(由何兴华副司长交办)开展县域规划,并编制《县域规划编制办法》,供在全国有关会议上推广。南大接受任务后,即与南京市规划局何惠仪局长商定以江宁县为试点,并共同去部规划司落实具体要求和去北京市规划院学习,院总规划师王东介绍在北京开展县小城镇规划的经验。规划完成后,由部陈晓丽司长率专家组进行评审,获得一致好评。《县域规划编制办法》因某种原因,改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在会议上发布。本世纪初南大承担了带有多规合一性质的浙江省规划体系改革的“市(县)域总体规划”(嘉兴市、宁波市)编制工作,由市(县)域总体规划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而列入该规划中的城市部分。此做法得到建设部的支持和认可。

三、当前区域规划又面临新的形势

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汇集了相关部委的空间性规划的职能,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统领(代替)各类空间性规划。区域规划的地位、功能、结构、内容、方法均将发生新的变化,需要学界共同探索。而对具有地理背景的南大规划,既有了更加发挥学科优势的条件,也迎来新的挑战。要从着力于城镇空间——人居空间,扩展到整个区域空间,包括自然空间。因此,需要从全域角度,在保护自然空间和优化人居空间的融合中达到整个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将是一项新的任务,新的使命,新的考验。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