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城市作为人们主要的生活空间,在激发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城市发展的逻辑正在转变,最核心的是关注人的需求,让城市回归日常生活。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正在发生转变,一是突出规划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考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时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二是突出城市文化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北京玉河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随着“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城市需要以文化作为发展新动能。这就是说,在“存量时代”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建设有限性大大增加,依靠土地财政的城市发展模式举步维艰,需要探索城市发展新动能——文化动力。
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放眼全球,城市文化在创意与软实力、开放与多元、动感与魅力、经济活力贡献度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伦敦、纽约、新加坡、首尔等城市均将文化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消费上升势头强劲。2013年~2017年,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长率为2.6%。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占GDP比重逐年增加,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是4.7万亿元,应该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30%,大概存在着3.6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的缺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稳定,但下行压力依旧不容小觑。依据国际经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出现“口红效应”,蓬勃发展、势头强劲的文化产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阶段。比如在历史上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其电影业蓬勃发展,米高梅、华纳、环球等八大电影公司迅速崛起,每星期有8500万美国人走进电影院,每家影院一年放映100~400部影片,八大电影公司平均每周生产一部影片。当代人同样面临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文化产业参与门槛低、精神慰藉力度强,将成为新的消费动力。
文化激活城市的三个规划路径
文化不是点缀,而是能为城市创造新功能和价值。在城市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的塑造。
塑造城市文化空间有三个层次:
一是微观尺度的文化空间氛围营造,包括良好的历史格局、创意的公共艺术空间、丰富的城市人文艺术活动体系等;
二是中观尺度的文化设施布局,通过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集聚,来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提升收益、塑造形象等;
三是宏观尺度的战略文化空间布局,通过线性的文化空间轴线,体现城市魅力的核心,构成城市文化空间整体布局。
文化激活城市的规划路径有三个,即以文博群落彰显国家文明、以文化创新带动城市复兴、以文化艺术塑造市民场所。
第一,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记录和展现着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文博群落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地标,具有彰显国家文化自信、教化国民的功能。例如华盛顿国家广场将国家级文化功能集聚在城市中轴线上,形成国家文化认同,在展示国家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是对政治理念、政治文化的一种传播。
第二,以文化创新带动城市复兴。以伦敦南岸的转型历程为例。该地经过30年的改造历程,由一个衰落的旧工业区升级为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及创意产业中心。在其复兴过程中,策略之一是发展文创产业,推动价值再创造。伦敦南岸是英国最早由废旧工业区改造而成的文化艺术创意中心,众多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推动了创意产业繁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策略之二是打造文化空间、文化设施,提升片区魅力。伦敦南岸凭借公共文化设施和创意产业发展带来居住商业配套持续升级,最终实现了区域价值突破并对大伦敦城市升级作出巨大贡献。例如,这里建设了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及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中型剧场、美术馆、文化机构、艺术学校、博罗集市等。策略之三是吸引高端人口,促进文化交流。前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高端人口来到伦敦南岸,例如南岸地区城市魅力的提升带来了艺术家、创意人才,形成创意阶层。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群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
第三,以文化艺术塑造市民场所。一是通过公共艺术参与,打造有活力的文化体验空间。例如芝加哥的千禧公园是集艺术、音乐、建筑与景观完美融合的艺术中心,也是芝加哥重要的公共文化娱乐中心,通过交互式公共艺术、面向市民的特色文化活动来满足公众参与等多重需求。二是突出复合多样功能,打造亲民的文化交流空间。例如东京的上野公园是融上野公园之景与博物馆群落而衍生的、具有休憩教化功能的文化场所,同样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
以文化触媒带动南中轴地区复兴
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文化激活城市”在北京南中轴地区规划中的实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区位来看,南中轴地区位于北京中心城区南部地区,涉及东城、丰台、朝阳、大兴行政辖区,用地北端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约4.0公里。从规划范围来看,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研究范围为北起南二环,南至南五环,西起京开高速,东至成寿寺路、凉水河一线,总面积约98.9平方公里。该地区是北京中心城区的发展短板和洼地,功能业态低端、基础设施欠账、城市品质欠佳。
但该地区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这里是辽金两朝皇家猎场、元明清三朝皇家苑囿、近代京南重要军事屏障和抗战、铁路、航空航天发展的先锋基地。因此,既有研究把南中轴地区定位为“未来轴线、腾飞舞台”,认为南中轴地区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新的标志性里程碑。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加强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投入,全面腾退、置换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为首都生产生活提供高品质服务保障,促进南北均衡发展。2018年9月,北京市发布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把南中轴建设成为“生态文化发展轴”。
南中轴地区发展面临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南向开放三大机遇。第一,经过非首都功能疏解,这里潜在可腾退空间近40平方公里,是中心城区最后的大面积可开发区域。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心城区以提升首都功能为核心任务,南中轴地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都功能承载空间的重要节点。第三,雄安新区的崛起,将带动“北京-雄安”发展走廊崛起,使南中轴地区的区域地位更为突出;新机场将带动北京南部地区发展,使之成为和首都机场国际化区域并重的新兴国际化地区。
在南中轴地区的未来发展中,要做到文化塑轴,用文化激活城市。一要构建“核心引领、辐射区域”的文化空间体系,实现文化驱动发展,带动南城文化休闲服务轴、文化科技融合轴发展,实现传统文化、新文化和国际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文明互鉴。二要重点发展国家纪念、文化博览、创意设计、时尚艺术功能,体现新时代大国文化自信。例如基于场地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意设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向科技、生活等多领域的渗透,发展引领时代的新兴创意设计。
此外,要做到自然冶园,将森林引入城市;要修复生态格局,改善人居环境,例如,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和凤池公园两大湿地公园建设为支点,修复现状破碎绿色空间,完善第一、二道生态绿隔;对中轴路进行生态化改造,串联故宫、天坛、先农坛等生态绿心,延续“生态中轴”格局。要做到步道织网,匹配功能更新,推行绿色交通和窄路密网模式,重塑南中轴地区的交通组织,打造“绿色交通主导”的漫步之城,最终通过多种功能、多元文化融合,打造彰显中国气质的轴线空间。
此文根据作者在“CBC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上的发言整理,有删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