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赵晖:协同发展规划应将中小城镇纳入

2014-09-01 10:19 来源:《新京报》 作者:自曾晖

作为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负责人,赵晖一直呼吁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在接受专访时,赵晖认为,只要中小城镇建设好,形成生活和就业的良好机制,就不会出现特大城市单极化的发展,这对周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京津冀地区尤其重要。

产业布局要考虑中小城镇发展

记者:你刚才提到全国来看京津冀区域有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中小城镇发展不太好,在京津冀协同的大战略上,中小城镇有什么发展机会?

赵晖:政策上的机会是交通和产业对接的区域布局。据我所知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的措施还没有明确,正在研究过程中,但首先是转移部分功能,其次是交通的一体化,规划还在制定。我们想呼吁一下:要将京津冀的中小城镇作用纳入到规划里,产业对接上区域布局也需考虑到中小城镇的发展。

但中小城镇要发展,最根本的不是靠政策,是建立起一种机制。京津冀和长三角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人民创业的积极性、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差异,相对而言,长三角的布局比较均衡,如果小城镇发展好了,就不会出现一个区域里某些城市一极化发展的情况。

记者:过去一年中,京津冀在小城镇建设上有哪些进展?

赵晖:京津冀三地都在进步。北京正在研究重点发展一批小城镇,研究能否给予一些资金和土地政策上的支持;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北京一些小城镇主动创造性地发展了新模式,一些旅游功能的开发做得较好,比如古北水镇。天津在城市周边的农村拆了一些村镇,建设新市镇,这也是很好的探索。我们并不是绝对反对农村建设的拆村并点,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位,二是就业。区位上要与大城市距离很近,确实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就业上要满足当地人民已经不以务农为业。我们反对在广大农村地区“拆村并点,让农民上楼”。

记者:在京津冀中小城镇的建设中,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赵晖:首先从观念上和概念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中小城镇的作用、城与乡的本质,需要把正确的理解反映到规划和政策上,采取更大的力度来支持小城镇的发展,比如山东省,现在推动的力度就较大。更重要的是研究机制上的创新,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促进扁平化,增强其独立发展的能力,取消一些从属发展的因素。发改委和建设部都在推动“强权扩镇”改革,把县、市的权力往小城镇放,给予独立的土地权力、财税权力、人事权力、规划管理权力等等,把它视为独立的行政机构管理体,同时加强各方面机构人员的培训,增强管理能力。

企业介入前提是保证几个底线

记者:在小城镇发展中,一些企业开始介入投资,政府该如何引导?

赵晖:企业加入新农村的建设,也是发展方式之一,但必须保障几个底线:首先是保证政府的收益,因为政府收益代表了全社会的收益,企业介入大多是从土地资源开始,政策不允许企业和农民私下达成协议开发利用,因为这些土地的升值溢价很大部分是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带来的,所以要保证政府在这一块的合法收益,才能将公共投资带来的收益还原公共服务,比如当地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的投资。

其次,要确保农民的利益,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机会。我们不赞成一锤子买卖,或一笔补偿完就靠租房度日,最好还是以参股的形式给农民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

第三是要确保田园风貌和传统文化,有时候企业也提了一些口号,但受限于认识水平和经济利益,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提倡的企业介入是现有农村的格局不要大改,但往往会出现“拆掉一个重建一个”的现象。

语录

我们并不是绝对反对农村建设的拆村并点,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位,二是就业。区位上要与大城市距离很近,确实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就业上要满足当地人民已经不以务农为业。——赵晖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