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走进城市 百姓身边绿意浓
连日来,“一微克蓝”持续刷屏。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这与北京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密不可分。据测算,一公顷阔叶林每年可滞留灰尘36吨。如今,森林已不仅仅是山区成片的林海,它开始走进城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百姓家门口。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北京计划再建13处“城市森林”,这也是各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
从“城市森林”到“森林城市”,从微观到宏观,百姓身边的绿意渐浓,更多市民能够拥抱绿色、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到2035年,北京将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森林走进城市 尽显自然之美
在工人体育馆西北侧,有一处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新中街城市森林。刚一走进去,仿佛一脚踏入了童话世界:草丛里立着木头墩,上面站着铁艺的小鸟;园路拐角处,用粗细不一的木头等搭起“昆虫旅馆”;地上的路标是大小不一的树叶造型,上面还有鸟类图案;树荫广场周边,圆木桩上钉着写有科普知识的铁片;无数个圆木切片做成的树池里,铺着浅色的石子,不少小朋友蹲在里面玩耍舍不得走……“家门口就有成片的森林,真幸福!”住在工体附近的张先生感慨地说。
近年来,一片片森林“走进”城市,鸟鸣虫唱逐渐盖过汽车往来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连续就留白增绿、造林绿化工作展开调查研究,强调每个城区至少建成一处以上一定规模的城市森林,并要求城市森林“不要搞成常规公园或绿地,要种大树,且要密些,自然生长最佳”。近自然、仿照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城市森林的显著特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区快速跟进。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试点建设6处城市森林,2018年建设21处,2019年计划再新建13处。其中,怀柔区首座城市森林将于国庆期间开放,给怀柔科学城增添一抹亮丽底色;大兴区今年将在黄村西片区、庞各庄、魏善庄建设三大城市森林,穿过森林去机场的“大绿大美”新国门景观正在徐徐展开……
一座座城市森林,让百姓身边的绿色微景观越来越多了。出门见绿地、开窗赏繁花已成为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景。
城市变成森林 各区稳步“创森”
去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平谷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平谷区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区。
据了解,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启动于2004年,以地级市、县级市为单位开展“创森”活动。而北京作为直辖市,则以区为单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为何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乃平介绍,这是全面落实新版《总规》、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满足46项具体指标,这其中就包括建设城市森林、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北京正朝着新版《总规》提出的到2035年“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百姓身边的绿意将越来越浓。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继平谷成为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延庆、通州两区正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稳步推进“创森”工作。延庆区计划于今年实现“创森”目标,通州区在2020年实现“创森”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市除东城、西城外的其他14个区将全部实现“创森”目标。
同时,东城、西城要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深入挖潜,合理规划建设成片的城市森林;采取建设小微森林、绿地,高大乔木进单位、进庭院、进社区、进学校,增加建筑区的树冠覆盖率;通过建设林荫街道胡同,提高城区道路的绿视率。
京城蓝绿交织 生态创造幸福
建城市森林,创森林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不仅为百姓提供了真正亲近森林、感受野趣的场所,也让更多市民能够拥抱绿色、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森林城市建设得好不好,由老百姓说了算。”邓乃平说,在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有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两项硬性指标,这两项指标都由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对公众进行抽样调查。届时,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是否满意将一目了然。
在调查数据出炉以前,很多市民已有了直观感受。今年7月,位于天通苑、西三旗、回龙观之间的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正式开园。缤纷花田、浪漫花谷、野趣花海、阳光草坪、疏林草地……“这个公园好,离家近,景色也不错!”开园第一天,张大妈就和姐妹们一起去尝了鲜。公园里,2.8万余株国槐、栾树、银杏等秋色叶树种和常绿树以及60万平方米的紫菀、福禄考、月季等地被花卉交相辉映。公园还特别增加了休闲健身的功能,不仅有常规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还有普通小公园少见的沙滩排球场,弥补了“回天地区”休闲设施不足的缺憾。
几天前,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公园开园。除了一望无际的绿海、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还能看到大片的景观农田,湿地间有鸟儿栖息、鱼儿潜游,各类景致相融成趣。“我家就是黑桥村的,以前这里环境又脏又乱。今儿听说公园开放了,我专门和家人过来看看这家门口的大公园。”村民宋大爷说,刚一走进公园,便能闻到林木特有的清香,“树荫底下有一条健身步道,既能赏景还能锻炼,以后我得常来!”
现如今,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已浮现在眼前。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让古老的北京城焕发出更加丰富、亮丽的色彩。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林辉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