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被正式写入法律条文。根据最新通过的《土地管理法》第18条: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此前,在今年5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
如何理解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它和过去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将对城镇化产生何种影响?8月27日,在郑州举行的2019(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给出了他的理解。
庄少勤表示,强调“国土”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土是有具体的自然和人文禀赋的,不是一个抽象的空间;第二,国土是有人的生产、生活活动的,不能说只有自然,没有人;第三,每一片国土都体现了权益,都有国土关系,需要有效的机制。
“所以这就明确了不是在抽象的空间里做规划。”他强调,做规划要“走新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守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
目前,一些城市已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庄少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同时还要有一种机制,一种倒逼的力量。
“没有这种力量,就会惯性地走下去,底线要守住。”庄少勤说,“生态优先实际上是一种底线的优先,在倒逼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利益调节机制,把生态的、文化的等非传统规模驱动的价值挖掘出来。”他还向记者表示,自然资源部会出台相应标准,进行利益协调。
“走新路”要关注四个变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猛增长。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较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在庄少勤看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初持续至党的十八大,城镇化动力主要来自市场化、全球化及工业化叠加,但仍以工业化为主;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城镇化正式进入2.0时代,或者说新型城镇化阶段。
庄少勤认为,眼下这一阶段,除上述驱动因素外,绿色生态、技术变革以及人的需求等因素,也日益对城镇化进程产生长远、深刻影响。
这意味着,我们已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庄少勤透露,《意见》不仅希望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更重要的是,要顺应生态文明时代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及治理方式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战略导向,也是促进永续发展。”庄少勤表示,这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则是国土空间规划“走新路”的一个基本导向,具体而言,应重点关注四个变量——
首先是注重存量,随着城镇化速度减慢,以往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如何挖掘存量成为当务之急;其次是重视质量,包括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的发展质量,没有质量存量就没有价值;再者要注重流量,数字化时代,能产生流量的都是有特色的,流量空间也会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最后,要关注容量,面对气候变化、技术变革等不确定性,提升城市韧性,也迫切需要走新路,才能实现换道超车。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态优先实际上是底线优先,“这样才能倒逼过来”,同时,在此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利益调节机制,把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非传统规模驱动的价值挖掘出来。
“要通过质量、流量、容量等方式来产生价值,这里面需要花很多精力再深化。”庄少勤说。
规划要“能用、管用、好用”
城市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以GDP论英雄,而是以人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判断标准。早在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正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此前在解读《意见》时表示,与原有各级各类空间规划相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更加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对此,在昨日的会议现场,庄少勤进一步解释,新的规划更加注重问题导向,“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做规划”。简单来说,就是解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问题。庄少勤以社区规划举例称,社区是城市发展的“细胞”,一个面向未来的社区,要满足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等各项城市基本功能,一些传统产业、园区规划也要据此转型,回到以人为本的“初心”。
在他看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规划从原来侧重政策体系向注重治理体系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必须“接地气”,更多立足实际来做规划,能用、管用、好用。所谓“能用”,就是要适应时代和地区实际情况;“管用”,就是要能够解决空间治理和空间发展的问题;“好用”,则是运行成本要低、效率要高。
庄少勤特别提醒,近期一些城市已在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转脑袋”,也要“转身体”,否则就容易回到要规模、要指标的老路上。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